子陵吻鰕虎魚

子陵吻鰕虎魚

子陵吻鰕虎魚,學名:Rhi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1897),為鰕虎魚科吻鰕虎魚屬的一種魚類,俗名櫛蝦虎、子陵櫛鰕虎魚、朝天眼、吻鰕虎魚、極樂吻鰕虎、狗甘仔、苦甘仔。屬於回遊性魚類,但也可在完全封閉的水系中繁衍。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體小,全長約30~100mm,長筒型。頭寬大,吻圓鈍、口前位。體被櫛鱗,無側線,背鰭兩個,腹鰭癒合成長吸盤狀。 體延長略呈圓柱狀;眼大,腹鰭癒合成吸盤。本屬魚極難以肉眼分辨種類,或灰褐色,體側中央具一列不規則的圓形斑塊,腹部色淡;特徵是頭部具蠕蟲狀黑褐斑紋。尾鰭圓形。

生物學特性

生活在溪流湖泊中,會根據環境慢慢轉變體色。抗病蟲能力超強,喜食水生昆蟲或底棲性小魚以及魚卵。有溯水習性,將卵產在沙穴中。1齡達性成熟,4~5月產卵。

生長習性

子陵吻鰕虎魚 子陵吻鰕虎魚

生活於溫帶和熱帶地區,屬底棲魚類。性兇猛,攻擊性強。繁殖形態分為魚苗孵化入海後回溯的河海洄游型,與在淡水域完成生活史的陸封型。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分布範圍

子陵吻鰕虎魚 子陵吻鰕虎魚

原產於除西北、青藏、雲貴高原以外的各大水系的江河湖泊,後被無意引入。

危害

子陵吻鰕虎魚 子陵吻鰕虎魚

20世紀60~70年代,雲南在引入"四大家魚"的苗種時,無意間把它們帶進了湖區。因其適應能力強、繁殖力高、生命周期短,短時間在這些湖泊內形成優勢種群。它們不僅與土著魚類競爭食物和空間,而且吞食土著魚卵,對土著魚類的生存造成相當壓力,致使土著魚類的數量減少甚至絕跡。

控制方法

子陵吻鰕虎魚 子陵吻鰕虎魚

由於它們個體細小,要針對性地作出捕撈控制比較困難;在用密網眼捕撈方式徹底捕撈時,會同時大量捕獲瀕危的當地魚類。例如用密網眼捕撈方式會威脅到湖泊敞水區中上層的瀕危當地魚類的生存,若用底拖捕撈方式徹底捕撈底棲性外來魚類時,會對湖區的底棲生物和水生植物帶來影響。其他控制方法同太湖新銀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