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產論政寬猛】
(昭公二十年 《左傳》)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是乃。’和之至也。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注釋
①子大叔:鄭卿。前522年繼子產執政。大,同“太”。②狎:輕忽。玩:玩弄。取人:劫掠甚至殺死過路的人。萑苻:澤名,今河南中牟縣西北。
①《詩》:《詩經》。以下引詩見《民勞》及《長發》。②汔:庶幾,表示希望。③中國:中原。周的腹心地區。綏:安撫。④從:通“縱”。詭隨:盲目追隨別人。⑤式:語助詞,無義。遏:制止。⑥慘:語助詞,明:上天的明命。⑦能:即安撫。邇:近。⑧競:爭競,急躁。絿:緩,拖沓。⑨優優:寬和。⑩遒:集聚。
譯文
鄭國的子產有病,對子太叔說:“我死後,必由你執政。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用寬大的政令使人民服從。其次就是用嚴猛的政令了。火性猛烈,人們望著就怕,所以很少有人死於火;水性柔弱,人們親近而玩弄它,淹死的人就很多。實行寬大的政令很不容易啊。”他病了幾個月就死去。
太叔執政,不忍嚴猛而務行寬大,鄭國的強盜就多起來了。他們聚在萑苻澤,搶劫財物。太叔後悔,說:“我早聽他老人家的話,就不致如此了。”就發兵去攻打,把這些強盜全部殺死。鄭國的強盜才稍稍收斂。
孔子說:“好啊!政令寬大,人民就會怠慢;怠慢便以嚴猛來糾正。政令嚴猛,人民就會受到殘害,又要用寬大來補救。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治就會平和。《詩》說:‘百姓也夠勞苦了,希望稍稍得安康;請施恩惠給中國,和平安定撫四方。’這就是要施行寬政。‘奸頭滑腦莫放縱,號令嚴明整歪風,橫行霸道要制止,違法亂紀行不通。”這就是以嚴猛來糾寬大。‘柔遠安近,我王安定,’這就是用和平的政治使國家安定。又說:‘不緩不急,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臨頭。’這就是政治和諧的頂點了。”
子產死去,孔子聽到訊息,流著淚說:“他的仁愛精神,真是古人的遺風啊!”
本文讀解
子產執政二十年,內政外交都政績卓著。“寬猛相濟”的主張是他首先提出來的,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所說的“猛”,實際是為了預防犯罪,重點還是“寬”,所以得到孔子的讚賞。其實,事物本來是錯綜複雜的,寬與猛都不是絕對的而是互相滲透的,無論立法執法,都應斟酌情理,寬嚴結合。成都市武侯祠有副對聯說:“不審勢,即寬嚴皆誤,”是對本文的補充。現代詩人流沙河又改為“不遵憲,即寬嚴皆誤”,更說到點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