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僑

姬僑

姬僑(?—公元前522年),春秋時期鄭國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姬姓,氏公孫,名僑,字子產,號成子。出身於鄭國貴族,鄭簡公十二年(前554)為卿,二十三年執政,相鄭簡公、鄭定公20餘年,卒於鄭定公八年。根據《史記·鄭世家》:“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則,“聲公五年”即前496年。子產執政,既維護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貴族的特權,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頓田制,劃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將農戶按什伍加以編制,對私田按地畝課稅;作丘賦,依土地人口數量交納軍賦;鑄刑書,修訂並公布了成文法;實行學而後入政、擇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毀鄉校,願聞庶人議政,有控制地開放言路。子產的政治經濟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但並不徹底,對勞動人民的反抗則採取鎮壓措施。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姬僑姬僑
名僑(?-前522),字子產,又字子美,鄭國貴族,鄭國國都(今河南鄭州新鄭)人清代金農繪《子產畫像》,與孔子同時期。他是鄭穆公的孫子,公子之孫,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公孫僑、鄭子產。又因以父為氏,故又稱國僑。他自鄭簡公時(前554)被立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執掌鄭國國政,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子產沒有著述傳世,他的言行事跡,主要載於《左傳》、《史記》等書籍。

子產的在政治上所做出的貢獻主要有:一,田制的改革。對舊有的土地制度加以改革整頓,保留有利於生產的一面,同時吸收當時人們在土地制度方面的革新,把它制度化,制度改革推行三年之後,子產也因此受世人頌揚。二,“作丘賦”,這項改革主要是打破當時國野分界,把原來只有國人才有資格承擔的兵役擴大到野人,這樣大大擴大了兵源,符合春秋末期戰爭發展的趨勢,雖然,這次改革因為取消國人特權而受到部分特權階級的反對和阻撓,但他還是堅定地將改革推行下去了。三,法律,①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36年子產“鑄刑書”,把自己所制定的刑書鑄在鼎器上,開創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②提出“以寬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張。在統治勞動人民的方法上,子產第一個提出“寬”、“猛”相濟的策略。“寬”即強調道德教化和懷柔;“猛”即嚴刑峻法和暴力鎮壓。後來,儒家主要繼承和發展了“以寬服民”,法家主要繼承和發展了“以猛服民”

公元前522年,執政26年的鄭國名相子產逝世,因他一貫廉潔奉公,家中沒有積蓄為他辦喪事,兒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在新鄭西南陘山頂上埋葬他的屍體。

訊息傳到鄭國的臣民耳中,大家紛紛捐獻珠寶玉器,幫助他的家人辦理喪事。

子產的兒子不肯接受,老百姓只好把捐獻的大量財物,拋到子產封邑的這條河水中,悼念這位值得敬仰的人。珠寶在碧綠的河水中放射出絢麗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瀾,從此這條河被稱為金水河,這就是現在鄭州市的金水河。

前565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子發和公孫輒入侵蔡國,俘虜了蔡國司馬公子燮,鄭國人都很高興,只有子產不隨聲附和,子產說:“小國沒有文治卻有了武功,沒有比這更大的禍患了。楚國人前來討伐,我們能不順從他們嗎?順從了楚國,晉國的軍隊就一定會前來了。晉楚兩國進攻鄭國,從今往後,鄭國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寧。”公子發憤怒的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國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執政的卿在那裡,小孩子說這些話,是會被殺的。”

前563年冬季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率領叛亂分子進入鄭國首都,當日早晨在西宮的朝廷上殺死了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將鄭簡公劫持到了北宮。公子嘉事先知道這件事,所以沒被殺。

公孫夏聽說有叛亂,不設警戒就出來了,收了他父親公子騑的屍骨就去追趕叛亂者。叛亂者進入北宮,公孫夏就回去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數已經逃走,大多數器物也已經丟失。子產聽說有叛亂,設定守門的警衛,配齊所有的官員,關閉檔案庫,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準備後讓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動,收拾了公子發的屍骨後進攻北宮的叛亂者,公孫蠆率領國人援助他,殺了尉止和子師仆,叛亂者全部殺死,侯晉逃亡到晉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逃亡到宋國。

叛亂平定後,公子嘉當國,打算專權獨攬,便製作盟書,規定官員各守其位,聽取執政法令,不得參與朝政。大夫、官員們、卿的嫡子不肯順從,公子嘉準備誅殺他們。子產勸阻他,請求燒掉盟書。公子嘉不同意,說:“製作盟書用來安定國家,眾人發怒就燒了它,這是眾人掌政,國家不也很為難了嗎?”子產說:“民眾的憤怒不可觸犯,專權的意願難以成功。把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是危險的辦法。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眾人,您得到了所需要的東西,眾人也能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嗎?專權的欲望不能成功,觸犯眾人會發生禍亂,您一定要聽我的話。”於是在倉門的外邊燒掉了盟書,眾人這才安定了。

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3月,鄭國執政子產率先“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具有王權象徵意義的大鼎上,並公布於眾,令國民周知。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軼事典故

不毀鄉校

原文

姬僑姬僑

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

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選自《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譯文

鄭國人到鄉校休閒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麼毀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然明說:“我從現在起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與申徒嘉

莊子·德充符》(本篇與以上引文不同,是莊子寓言。莊子借用子產與申徒嘉兩個人物來說明德——對宇宙人生的感悟,摒棄虛偽的世俗尊貴,尊重人、尊重人的價值。)

原文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譯文

申徒嘉是個被砍掉了一隻腳的人,跟鄭國的子產同拜伯昏無人為師。子產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子產和申徒嘉同在一個屋子裡、同在一條蓆子上坐著。子產又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現在我將出去,你可以留下嗎,抑或是不留下呢?你見了我這執掌政務的大官卻不知道迴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執政的大臣一樣嗎?”

申徒嘉說:“伯昏無人先生的門下,哪有執政大臣拜師從學的呢?你津津樂道執政大臣的地位把別人都不放在眼裡嗎?我聽說這樣的話:‘鏡子明亮塵垢就沒有停留在上面,塵垢落在上面鏡子也就不會明亮。長久地跟賢人相處便會沒有過錯’。你拜師從學追求廣博精深的見識,正是先生所倡導的大道。而你竟說出這樣的話,不是完全錯了嗎!”

子產說:“你已經如此形殘體缺,還要跟唐堯爭比善心,你估量你的德行,受過斷足之刑還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嗎?”

申徒嘉說:“自個兒陳述或辯解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應當形殘體缺的人很多;不陳述或辯解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應當形整體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無可奈何,安於自己的境遇並視如命運安排的那樣,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一個人來到世上就象來到善射的后羿張弓搭箭的射程之內,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卻沒有射中,這就是命。用完整的雙腳笑話我殘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臉色陡變怒氣填胸;可是只要來到伯昏無人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氣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態。真不知道先生用什麼善道來洗刷我的呢?我跟隨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從不曾感到我是個斷了腳的人。如今你跟我心靈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卻用外在的形體來要求我,這不又完全錯了嗎?”

子產聽了申徒嘉一席話深感慚愧,臉色頓改而恭敬地說:“你不要再說下去了!”

論政寬猛

原文

左傳·昭公二十年》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1),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譯文

鄭國的子產病重。他對子太叔說:“我死以後,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用寬厚的政策使民眾服從,其次的政策沒有比嚴厲更有效的了。比如火勢猛烈,人們望見它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於火。水性柔弱,民眾親近並和它嬉戲玩弄,所以死於水的人就很多,因此寬厚的政策,實施的難度要大。”子產病數月後就去世了。

太叔繼任主政鄭國,不忍心採用嚴厲的政策而實行寬厚。鄭國因此很多盜寇,他們招集人手聚集於萑苻澤中。太叔很後悔,說:“我早點聽從老人家的話,就不至於弄到這個地步。”於是出動步兵去圍剿萑苻澤中的盜寇,將他們全部殺滅,從此盜賊活動才稍稍平息。

孔子說:“好啊!政令寬大民眾就怠慢,民眾怠慢就用剛猛的政策來糾正。政策剛猛民眾就受傷害,民眾受傷害了就施與他們寬厚的政策。寬厚用來協助剛猛;剛猛用來協助寬厚,政治這才得以和諧。

《詩》說:‘民眾也勞累了,差不多可以小憩啦;賜予城中的民眾恩惠,用來安撫四方。’這是施與民眾以寬厚啊。‘不要放縱奸詐,用來防範邪惡;遏止盜寇肆虐,惡毒是不害怕美好的。’這是用剛猛來糾正啊。‘寬柔對待遠方的民眾能夠使大家親近,這樣來穩定我們的王朝。’這是用和緩的政策來使民眾平安祥和啊。又說:‘不爭鬥不急躁,不剛猛不柔弱,實施政策平和,所有的福祉匯集過來。’這是平和的極致啊。”

等到子產逝世,孔子聽說了,哭泣道:“他具有古人仁愛的遺風啊。”

子產告范

原文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幣。

譯文

晉國范宣子執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二月,鄭簡公到晉國去,子產托隨行的子西帶去一封信,將這事告訴范宣子,信上說:“您治理晉國,四鄰諸侯沒有聽說您的美德,卻聽說收很重的貢品,公孫僑對此感到困惑。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和大夫家室事務的,不是為沒有財貨擔憂,而是為沒有美名擔憂。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國國君的宗室,諸侯就離心。如果您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諸侯離心,晉國就垮台;晉國人離心,您的家室就垮台,為什麼沉迷不悟呢?那時哪裡還需要財貨?說到美名,它是傳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國家和家室的基礎。有基礎就不致垮台,您不也應當致力於這件事嗎?有了德行就快樂,快樂就能長久。《詩經·小雅·南山有台》說:‘快樂的君子,國家的基石’,說的是有美德啊!《詩經·大雅·大明》說:‘上帝監視著你,不要使你的心背離’,說的是有美名啊!用寬恕的心來顯示德行,美名就會載著德行走向四方,因此遠方的人聞風而至,近處的人也安下心來。寧可讓人說,‘您的確養活了我們’,而能讓人說‘您榨取了我們來養活自己’嗎?大象因為有象牙而招來殺身之禍,就是由於象牙是財寶啊。”

范宣子覺得子產的話很有道理,於是減輕了各諸侯國的貢禮。

子產與魚

原文

子產與魚子產與魚
孟子·萬章上》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送了條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讓小吏把魚放進池子裡。這個子產與魚小吏把魚煮著吃掉了,卻會來報告子產:“我剛把魚放在池子裡的時候,魚還奄奄一息的;過了一會,魚就搖頭擺尾的遊動起來,眨眼間就鑽進深水裡不見了!”子產聽了,說:“魚兒得到好的去處了!魚兒得到好的去處了!”小吏出來後對別人說:“誰說子產聰明?我把魚煮掉吃了,他卻還說:‘魚兒得到好的去處了!魚兒得到好的去處了!’”所以對於君子,可以利用他的方正(正直端方)來欺騙他,但是卻難以用他不認可的道義來蒙蔽他。

人物紀念

子產墓地處新鄭和長葛交界處,鄭州和許昌兩地都將子產墓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新鄭市旅遊和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說,1987年,子產墓被鄭州市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時,其保護範圍以子產墓冢邊線向西、北向外擴20米,東至子產廟東圍牆,南至溝沿。將保護範圍調整為東西400米,南北430米,以子產墓冢為中心坐標,向東、西、南均至斷崖,向北250米至山坳。

在子產墓的西南方懸崖邊,曾有一景被當地百姓稱為“老婆頂石”。相傳子產生前愛民如子,死後無錢下葬,玉帝知悉後甚為感動,便派鍊石仙母運送石頭為子產建墓。仙母頭頂石頭披星戴月運了好幾趟,最後一趟,剛到山腰恰逢雞叫,變化不及就化為石頭凝固在陘山上。

人物評價

子產(前582年?—前522年),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亦稱公孫僑。公元前554年任簡公卿,次年執政。彼時,疆外封國林立,強國相互爭霸,鄭國受逼於楚晉之間;國內宗族錯雜,爭鬥不休,訌亂相繼。子產少即有卓識,其父率軍征蔡凱鏇,得意洋洋,子產不以為然,認為小國耀兵,禍事將隨,其後正如所料。

執政後剪除害群之馬公孫黑,責其自裁,穩定國家。用人所長,群策群力,共同輔政。整頓土地疆界,按畝收稅,確立私人地權;接著又按丘徵收軍賦,於是產增而軍強,人先怨而後贊。公元前536年,鑄法律於鼎上,公布於眾,使人知所行止,開我國法制之先河。尤可稱道者為不毀“鄉校”,廣開言路,不杜民口,擇善而行,知害而戒。再者,信德而不信邪,先有公宮火災,又有“龍”斗深淵,拒絕向神鬼祈禳,主張修德免災。在外交方面,審時度勢,或陪簡公朝晉,或隨定公會盟,周鏇應對,要求合理納貢,平等相待,不失尊嚴,又不開罪強國,有膽、有節、有理、有利,不卑不亢,捍衛權益。最後病危交代薄葬,廉潔終生,並以為政宜寬猛相濟為囑。子產輔政二十餘年,雄才大略,處置得宜,終其一生,國穩而民安。子產死,孔子流淚說:“子產,古之遺愛也。”鄭民盡哀,三月不行樂,人爭賻金銀殉葬。

夫國之存續在人心、生機、秩序、國力四項。不禁鄉校,人暢其言,宣洩有道,則民心順;善善惡惡,以民為師,則民心凝。封溝洫,作丘賦,為民求生也,為國理財也,財豐民安,財聚國強,此增生機也。鑄刑書,樹秩序也,三者具則國力強,既存且續矣。故執政之人、品、識、才缺一不可,子產可謂全能。自黃帝以來,歷代執政者子產可謂出類拔萃,實為政者永恆之楷模!子產生於中原,死葬中原,乃中原之榮;中華有子產,乃民族之寶,世世代代,當珍其人,學其品,識其才,實復興中華民族之要務。
贊曰:巨星煌煌,照耀古今;高瞻遠矚,慮廣思深,舉措得宜,豐功偉勛;高風仰止,春秋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