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媽劇

婆媽劇

婆媽劇,指一些關於婆婆、媳婦與娘家之間故事的家庭倫理劇,如中國各電視台在2011至2012年熱播的《雙城生活》、《當婆婆遇上媽》、《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娘家的故事》等。

流行原因

市場需要

《雙城生活》劇照《雙城生活》劇照

婆媳關係在中國是亘古不變的話題,家長里短的“婆媽劇”之所以更具持續被關注、被挖掘、被演繹的潛質,恐怕就在於其生動反映了現實生活的真實面貌,因而是電視台創高收視率的法寶。

觀眾群

觀眾群也是“婆媽劇”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相關調查顯示,2011年電視劇最大的收視群體仍是40歲以上、高中或中專文化水平的女性。根據這三個特徵,講述家長里短、涉及婆媳關係的“婆媽劇”顯然觀眾更多。

現象

《娘家的故事》《娘家的故事》海報

藝術角度來說,“婆媽劇”泛濫,勢必造成故事雷同。為了避免跟風的嫌疑,就要推陳出新,於是很多“婆媽劇”刻意製造匪夷所思的戲劇衝突,誇張的劇情層出不窮。

“婆媽劇”里,用破碎家庭的後爸、後媽來製作戲劇衝突成為一個常用橋段。如2011年熱播的《雙城生活》的劇情中就有關於親媽、養母的小橋段,該劇中主角的親媽是個大老闆,養母解決不了的問題,親媽悄悄解決。

原本最貼近生活的婆媳戲因為要刻意製造戲劇衝突而變得不合常理。比如,在電視劇《婆婆來了》的劇情里,主角的婆婆為了家庭生計,在患了輕度老年痴呆症之後竟然賣腎得到20萬元。電視劇《娘家的故事3》開播時,某電視台打出的宣傳口號是婆媳戰爭將持續升級、苦情媳婦將更虐心,甚至還加入了奪夫大戰等“狗血”情節。

審美疲勞

有媒體評論,如此多的婆媳倫理劇扎堆中國電視螢屏,且先不說觀眾會不會產生審美疲勞,拍這些劇的導演已經“疲勞”了。

誰來伺候媽》的導演余淳坦言家庭倫理劇都是將生活中的某一段故事極致化,看多了就會乏味。

曾經創作過《媳婦的美好時代》、《雙城生活》的編劇王麗萍認為,家庭倫理劇會和愛情劇一樣經久不衰,但婆媳劇確有泛濫的趨勢,創作者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點”,為此類劇尋找新的切入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