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準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線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簡介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有著“歐洲最豪華客廳”美譽。聖馬可廣場(Plazza San Marco) 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線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

歷史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
1177年為了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會面才將聖馬可廣場擴建成如今的規模。
1797年拿破崙進占威尼斯後,讚嘆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下令把廣場邊的行政官邸大樓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宮,還建造了連線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崙翼大樓”。
聖馬可區是威尼斯的政治與司法神經中樞,自共和國早期起,即為威尼斯生活的核心。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最能展現共和國太平景象的地方,莫過於聖馬可廣場,它是特別為威尼斯總督府和教堂塑造景觀而建。拿破崙形容廣場為“歐洲最高雅的客廳”,只有它配稱為“廣場”(piazza),其它就只是“場”(campo) 而已。聖馬可區擁有最多高級旅館、餐廳和商店,並有數座宏偉教堂和許多府邸,以及3座劇院,包括著名的火鳥歌劇院 (Fenice)。

聖馬可廣場在歷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節慶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機構的所在地,自從19世紀以來是大主教的駐地,它同時也是許多威尼斯節慶選擇的舉辦地。

聖馬可廣場還是威尼斯嘉年華的主要場所,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精品店,包括金飾、玻璃、寢具、服飾等,店面不大,但是櫥窗設計都是一流,頗具高深視覺享受,還有許多風格優雅的咖啡廳、酒吧和餐館,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遊覽區。

傳說

聖馬可傳說是耶穌的使徒,《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埃及殉難。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遺體從亞歷山大港偷運回威尼斯,安葬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被威尼斯人奉為護城神,其標誌為獅子,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隻獅子拿著一本福音書。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高高地矗立著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著一頭威風凜凜的帶翼的獅子。

建築風格

聖馬可大教堂外觀聖馬可大教堂外觀

聖馬可教堂建築格局循拜占庭風格,平面呈希臘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園頂,正面寬51.8米,有5座棱拱型羅馬大門。頂部建有東方式與哥德式尖塔和各種大理石塑像、浮雕與花飾,為融合歐洲和中東各流派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傑作。中間大門的穹頂陽台上,聳立著手持《馬可福音》的聖馬可塑像,6尊飛翔的天使簇擁在塑像之下。此外,還有十字軍東征時掠奪的4匹金銅馬(曾被拿破崙搶去安放在巴黎某廣場,後被奧地利人奪回,現收藏於教堂博物館內)和4根懸旗的青銅柱。教堂內殿主祭壇之下是聖徒馬可的墳墓。祭壇後方高處,置有寬3.4米,高1.4米的金色圍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繪耶穌、聖母、門徒馬可行事的瓷片,用2500顆鑽石、紅綠寶石、黃玉等珠寶裝飾起來。教堂內外,都布滿了描繪聖經故事與宗教聖跡的鑲嵌畫,總面積4000餘平方米。教堂正面上方原擺放的四匹銅馬象徵著威尼斯的力量和權力。受“拜占廷”文化影響的教堂內馬賽克拼畫精美絕倫。黃昏時分,由弦月窗射入的金色陽光與馬賽克的各種色彩相互輝映,形成一種美麗、迷人的奇異景象,因此聖馬可大教堂又有“金色大教堂”之稱。

托卡雷王宮為9世紀20年代所建造。這座有著“拜占廷”及“歌特”風格的宮殿,內外裝飾均相當華麗、氣派,主要是為了表現當時威尼斯共和國的權勢與財富。這是一棟有著多種不同用途的建築物,有執政官居室、議院、法院及監獄等。有趣的是法庭同監獄由一水巷而隔開,轉送犯人則靠一連線法庭與監獄之間的封閉式連橋。這座赫赫有名的連橋就是所謂的“嘆息橋”,而它的初始名字叫日落橋,電影《情定日落橋》的原景地。

水淹

被稱為Acqua Alta的水淹廣場現象被稱為Acqua Alta的水淹廣場現象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因此在潮漲時和下大雨時,它是威尼斯首先被水淹的地方。下大雨時,雨水從廣場的排水溝直接流入威尼斯大運河。這是下雨時的理想排水渠道,但是在漲潮時卻帶來了麻煩。每天亞得里亞海潮漲時分,威尼斯大運河的河水同樣通過排水溝從聖馬可廣場的地下湧出,形成一潭潭的積水,每年還會出現幾次潮水鋪滿廣場甚至水淹廣場的情景。

周邊景觀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的面積很大,四周的建築幾乎將它圍了起來,一面是聖馬可教堂,其餘的三面建築,一樓是各式各樣的精品店,包括金飾、玻璃、寢具、服飾等,店面不太大,但是櫥窗設計都是一流,頗具視覺享受。面對著教堂這邊,是一座博物館。

除了廣場上的精品店,在附近的巷道中也有一些很棒的商店,賣面具、玻璃鋼筆、紙製品等,一路往裡亞托橋(Pont Rialto)的方向走去,還有兩條有名的精品街,名牌服飾一間接著一間。

聖馬可廣場是每年嘉年華最主要的場景,但是在平常也熱鬧的像一做舞台,似乎永遠不會有冷場。

相關信息

交通

乘1號水上巴士在VALLARESSO站(廣場西)、S.ZACCARIA站(廣場東)下船

門票

四角形鐘樓門票6歐元
廣場中心餵鴿子食料2歐元一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