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威寧縣水果品種多,其中以威寧黃梨最為有名。黃梨味道香甜、色澤深黃、肉色雪白,皮薄細嫩,渣少汁多,“威寧黃梨”曾經被列為中國的八大名梨之一,是中國砂梨系統中鮮食與加工兼用的著名品種,也是威寧梨產區的主栽品種。“威寧黃梨”的主要優點是植株生長健壯、產量高、果大皮薄、色呈金黃、質細汁多等。
威寧黃梨除可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果脯、梨膏、梨絲和罐頭等,能起到平喘止咳、滋陰潤肺等作用,遠銷省內外。它因具有金黃色的薄皮和細嫩的肉質,味香甜,個大核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及耐貯耐運等優點而享譽省內外。
產地環境
威寧是貴州的西大門,總面積62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威寧物產資源種類繁多,氣候冷涼,乾濕季分明,日照充足,果樹資源豐富,盛產黃梨等水果。是著名的“馬鈴薯之鄉”、“中藥材之鄉”、“畜牧之鄉”和“南方落葉水果基地”。
在威寧縣哈喇河鄉這樣海拔1900—2100米高山河谷地帶,大黃梨生長良好。在該縣中水、哲覺等鄉鎮也有種植,不過規模相對很小。哈喇河鄉距離縣城西40公里,河谷南北長30餘公里,東西寬20公里,河谷區由紫葉沙岩層、銅砼石岩層和白雲石岩層三種岩石層組成,紫葉沙岩層風化成的土質成為大黃梨茁壯生長的沃土。
歷史淵源
威寧黃梨因原產於威寧縣而得名, 已有二百多年的栽培史。威寧大黃梨 (砂梨系統)別名昭通梨。來源和分布原產貴州威寧,為當地古老的優良品種,也是該省有名品種之一。威寧栽培最多,雲南昭通地區栽培較多。解放前多稱“昭通梨”。其實,這是名不副實的,因為主產地是威寧,不是昭通。
解放後,梨樹生產有較大的發展,產量從解放初期的50萬斤,增長到最高年產2000多萬斤。在六區、小米公社,梨、核桃的經濟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60%,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特別是建國以來,蘋果生產的發展速度,由解放前的幾十株發展到30餘萬株,產量質量都較高。
1958年,經專家、教授們考察後,在《中國果樹栽培學》一書中,命名為“威寧黃梨”,至此,威寧梨恢復了正宗。威寧黃梨已有六十八萬多株,年總產量達千萬斤以上。並且,國家已撥款十萬元,在威寧建起了“通風貯藏庫建築群”,可貯藏梨十五萬斤。
2008年7月3日,威寧縣召開打造威寧大黃梨產業討論會,成立“威寧大黃梨振興委員會”,旨在主抓黃梨產業,搞好威寧大黃梨商標申報、品牌認定等工作,同時建立哈喇河、哲覺、中水等鄉鎮的梨園示範點,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主攻黑星病防治難關,在土肥水管理、樹冠更新修剪等環節上下功夫,使威寧大黃梨品質轉優,產量恢復到1980年前的水平。
生產情況
1991年以後,威寧縣每年向外賣出大黃梨300噸以上。隨著新建梨園逐年掛果,產量逐年增加,到1998年和1999年,每年向外賣出的大黃梨均在500噸以上。由於大黃梨價格平穩,梨農基本上能穩產增收。
2009年,經貴州省龍頭企業的牽線搭橋,貴州省人民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引進了龍頭企業資金對哈喇河鄉梨園進行示範性改造。改造工程於2009年9月實施,首期改造該鄉馬店村400畝梨園,2011年改造發沙村338畝梨園。
2010年,威寧縣哈喇河鄉對500多畝梨樹進行修枝剪葉復壯。
2011年,威寧縣哈喇河鄉復壯梨樹3000畝,新種梨樹5000畝,復壯老果樹1000畝。同時威寧縣哈喇河鄉在逐年加大梨樹種植相關技術培訓力度。
2011年到2015年,威寧縣哈喇河鄉將進行黃梨改造與種植15000畝,實現新種黃梨21萬株。
近年來,威寧縣還積極引導民眾因地制宜,大規模栽培梨樹,共完成改造低產梨園近1.9萬畝34萬餘株,共涉及65個行政村212個村民組2.8萬戶果農近14萬人。
產品榮譽
2017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威寧黃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所轄五里崗街道、六橋街道、海邊街道、陝橋街道、草海鎮、么站鎮、金鐘鎮、爐山鎮、龍場鎮、黑石頭鎮、哲覺鎮、觀風海鎮、牛棚鎮、迤那鎮、中水鎮、龍街鎮、雪山鎮、羊街鎮、小海鎮、鹽倉鎮、東風鎮、二塘鎮、猴場鎮、金斗鄉、岔河鄉、麻乍鄉、海拉鄉、哈剌河鄉、秀水鄉、斗古鄉、玉龍鄉、黑土河鄉、石門鄉、雲貴鄉、兔街鄉、雙龍鄉、板底鄉、大街鄉、新發布依族鄉共4個街道35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6′07″~104°30′57″,北緯26° 30′57″~27°25′56″。
質量技術要求
通過集成配套套用“果樹整形修剪、合理增施有機肥、果園套種三葉草、安裝太陽能自控式高效害蟲誘捕器誘殺害蟲、科學選用澤土、天贊好、硫酸銅鈣、碧護、拿敵穩、福卓、安泰生等土壤調理劑、植物生長調節劑、高效低毒低殘留環保友好型農藥對果園進行土壤消毒、修復調理、病蟲害防控”等綠色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發生危害,促進了果樹健壯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