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林[杭州畫院院長]

姜寶林[杭州畫院院長]
姜寶林[杭州畫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姜寶林,山東平度人,1942年生於蓬萊。1967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由顧坤伯、陸儼少、陸維釗親授。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山水研究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研究院;中國畫學會創會常務理事;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藝委會委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藝委會委員;浙江畫院藝委會終生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姜寶林 姜寶林

山東平度人,1942年出生於蓬萊。1967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師從顧坤伯、陸儼少、陸維劍。1979年考入中央美院山水研究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現為浙江畫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杭州畫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藝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姜寶林工作室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山水、擅花卉大寫,原創白描現代山水。

曾在北京、台北、香港、高雄、波恩、巴黎、漢城、佛爾蒙特(美國)、杭州、濟南、煙臺、青島等地舉辦個展。榮獲1992蒙特卡洛現代繪畫世界大獎賽”大獎 “大公政府獎”;榮獲1999年 美國佛爾蒙特國際藝術創作中心富瑞曼基金會藝術創作一等獎;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牌獎;任第十屆全國美術展中國畫評審。

出版有:1989年《姜寶林水墨畫集》(台灣)、1991年《姜寶林簽名畫冊》(德國)、1991年《姜寶林》畫冊(法國)、1994年《姜寶林》畫冊(香港)、1996年《姜寶林藝術世界》(韓國)、2000年《當代中國畫家叢書——姜寶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姜寶林花卉大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姜寶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中國美術家作品集·姜寶林》(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姜寶林走進千年香榧林》、《超以象外-姜寶林條幅專輯》、《姜寶林四大家四高僧作品賞析》(河北教育出版社)等個集和多種合集。

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海勤政殿、國務院辦公廳、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天津博物館、江蘇美術館、漢城亞洲美術館、香港博物館等單位和個人收藏。

早年經歷

1942年,姜寶林出生於山東蓬萊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自小體弱多病的他惟一的愛好就是畫畫。“我們家世代務農,可以說是沒有什麼文化,更別提畫畫了。直到我們這一輩開始,我的二哥姜寶興從小愛好畫畫,我也是受到他的影響,在他的親手培養下,才走上了畫畫這條道路。”在國小的時候,姜寶林每天背著一塊石板到學校上課,愛畫畫的他當時就在石板上面寫寫畫畫。後來上了國中,遇到了美術老師彭健,才真正開始走上了中國畫的道路。“當我第一次看到彭健老師用毛筆在宣紙上畫山水的時候,感到無比的新奇和極大的震撼。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要畫中國畫。”姜寶林這樣描述他第一次接觸中國畫時的感受。

國中畢業以後,由於當時家裡的生活很緊張,為了節省生活費和養家餬口,父母準備叫姜寶林去考中專。可是二哥姜寶興立志要培養姜寶林走美術這條道路,就把他接到了青島。由於功課很好,姜寶林考上了當時青島有名的中學——青島九中。當時,姜寶林在白天上課後,晚上就跟在文化宮工作的哥哥一起參加職工畫室的美術活動,學習素描、色彩等西畫的基礎。後來,經哥哥介紹,姜寶林認識了當時青島兩位有名的國畫老師,青島一中的赫保真和青島二中的陳壽榮,並拜他們為師。

姜寶林每個星期去老師家裡一次,專門學習中國畫,學速寫、山水、書法、花卉。“所以在高中時期,我就打下比較好的西畫和國畫的基礎,這對我後來藝術道路的影響也非常深遠。”姜寶林如此評價那個階段的學習。由於在高中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62年姜寶林高中畢業後就考上了浙江美術學院。“當時全國的美術學院只有浙江美術學院招山水班,於是我就報考了浙江美院,結果還算不錯,我一考就考上了。”姜寶林一句話就輕描淡寫地把自己上大學的情形給概括了,可這中間的努力和艱難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要知道,當時浙江美院山水班在全國只招5個人,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個人履歷

姜寶林 2001年作 《秋韻》

1942 出生於山東蓬萊,祖籍平度。

1956 考入平度一中讀國中,受彭健老師啟蒙,立志學山水。

1959 考入青島九中讀高中,課餘習中國畫和西畫。

1962 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課。1967 浙美畢業分配至浙江奉化,一直工作至1979年。

1970 與凌韻華結婚。

1972 創作《春意滿深谷》丈二山水。浙江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和再版百餘萬份。天津博物館收藏。

1977 創造《雄鷹》入選“建軍50周年全國美展”。

1979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山水研究生班,為李可染研究生。

1980 創作《梨花春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1 研究生畢業,畢業創作《秋艷》、 《秋興》留校收藏。

1983 浙江山水畫研究會成立,任主持工作的副會長,陸儼少任會長。

1984 參與張仃為首的壁畫組,為西直門捷運繪製《大江東去圖》和《燕山長城圖》兩幅巨型壁畫。

1985 《迎春花》雜誌專題介紹,薛永年撰文《藝精於變變而愈上》。

1986 創作《山陰道上》組畫4幅。

1987 “姜寶林畫展”於北京中國畫研究院開幕。

1988 白描山水《進山》入選第一屆北京國際水墨畫展獲優秀作品獎。

1989 白描山水《大山》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大陸水墨畫家姜寶林個展”在台灣高雄開幕,並出版《姜寶林水墨畫集》。

1990 新疆採風寫生50天。

1991 “全國中青年山水畫邀請展”在江蘇美術館開幕,參展白描山水5幅,收藏1幅。

9月赴德國講學,辦畫展,出席《姜寶林簽名畫冊》發行式。

1992 白描山水《賀蘭山一截》獲“92’蒙特卡洛第26屆現代繪畫世界大獎賽”大獎。

1993 水墨山水《空山》入選“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並任浙江評審。

1994 水墨花卉《春風春花》入選第8屆全國美展。11月份赴香港舉辦“姜寶林個展”並出畫冊。

1995 出席深圳畫院舉辦“城市山水研究會”,採風歸來創作4幅作品,其中《大亞灣核電站》被收藏。

1996 井岡山採風創作積墨花卉《鶯歌燕舞》,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7 白描山水《寒月》,參加“香港回歸?中國藝術大展”併入選《中國藝術大展全集?中國畫卷》。

1998 當選浙江省第九屆人大代表。

1999 “姜寶林筆墨展”在杭州、北京、濟南、煙臺等地展覽,展品96件。

2000 “姜寶林筆墨展”在青島展覽。

2001 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山水《大哉?秋岳》。

2002 全國政協舉辦浙江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十人進京展,展品5幅。

2003 應邀參加“紀念中國美術館建館40周年——開放的時代畫展”研討會,展出3幅作品,併入選畫冊。

2004 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巨幅山水《井岡山五指山峰》及花卉大寫《常青》,“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畫展”展出並出版畫集,作品被收藏。中國國家畫院開設“姜寶林藝術工作室”。杭州新浙派中國畫研究院成立,當選副院長。

2005 《姜寶林花卉大寫》畫集出版。受聘杭州畫院院長。受聘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創作院創作研究員。入選“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展品:水墨現代山水《佛爾蒙特8號》並出畫集。

2006 為國務院創作丈二巨幅花卉大寫《秋碩》。

2007 西雙版納採風,創作大型花卉大寫版納系列15幅。4月赴日本訪問、展覽、交流。任“第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評審。

2008 開始去景德鎮畫瓷。

藝術風格

姜寶林 姜寶林

“筆墨作為中國畫的基本語言,一直是中國畫民族性核心特徵。筆墨功夫越深厚、掌握的筆墨技法越多。在藝術的探索和創造中,擁有的手段就越高明,辦法就越多。在把握中國畫主題精神——筆墨的基礎上,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加以審視,將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因素篩選出來,使其既有古老觀念的內蘊,又具有現代生命的實質,是中國畫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姜寶林如此說道。

傳統和現代一直伴隨著中國美術史的發展,傳統和現代是中國畫老生常談、常談常新的問題。而將中國畫的古老形態轉換成現代形態,是姜寶林幾十年來一直所追求的藝術探索。姜寶林認為,任何時代的畫家,都必然具有那個時代的現代感;任何時代的作品也必然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因此,傳統的筆墨要與時俱進,要有現代意識,是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定理。而現代意識沒有一個固定的概念界定,它會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但是它必然緊密地伴隨著那個時代,甚至跨越那個時代。

作為一個有著深厚傳統功底,又有著新的審美觀念、情趣的畫家,姜寶林幾十年來一直不斷求新求變。在山水、花卉創作上不斷翻新章法、意境,甚至把山水形象圖案化、幾何化,但始終不放棄筆墨。因此他的“積墨山水”,結構單純、點畫率直、墨色滋潤、境界深秀,省略了敘述性細節、突出整體意象,但仍保留著渾厚華滋的筆墨。

姜寶林說:傳統的中國畫有著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燦爛的未來。現代中國畫不只屬於‘懂得’筆墨的國內同行,而且應以其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更為強烈和新穎的形式,為更多具有現代思維和現代審美理想的人所擁有。而作為一個畫家,應該責無旁貸地在探索中國畫的現代化,力求使中國畫向現代型轉軌,使古老的中國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藝術,具有更廣泛的世界意義。

談到傳統和創新,就不能不提姜寶林的白描現代山水。姜寶林的“白描現代山水”改變了古代山水畫的結構和意境,強化了線條的作用,注重裝飾美和重複美,賦予了作品更鮮明的抽象性,顯得既有現代感,又有中國特點,成功地創造了一種新的山水畫風格。

姜寶林說,滋生和影響自己白描現代山水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影響我的就是傳統水墨山水中以線造形的優秀部分。”用線造型是中國畫一個最基本的特徵,許多傳統的水墨山水畫很多都是以線為主要形態。姜寶林在此基礎上,對它們做了個性化處理,將其中的皴法、渲染等進行最大限度的省略,把線突出出來,從而創造了白描現代山水這樣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此外,姜寶林的白描現代山水也吸收了民間藝術的優秀成分和西方現代派繪畫的表現手法。“我的老家是山東,山東濰坊的木版年畫對我的白描現代山水有著很深刻的影響。木版年畫的特點,第一是表現平面的,第二是以線造型,第三是用線講究單純中求變化,講究大塊面的對比。這些對我的啟發非常大。”姜寶林說,民間藝術那種原始的情趣,以及直觀、樸素、親切的造型語言;那種線條的節奏韻律、形式感、裝飾美、節奏美對自己的白描現代山水有很深的影響。

除了在傳統當中吸收營養之外,姜寶林還從西方現代派繪畫的表現手法上得到了啟示。姜寶林說:“我用傳統的眼光審視西方現代派,並從中篩選出符合中國傳統審美情趣的因子。反過來,我又用現代的審美眼光來篩選傳統,把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藝術因子吸收過來。”姜寶林將兩者融合,並進行改造利用,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白描現代山水,使其既有古老觀念的內蘊,又具現代生命的實質。

藝術來源於生活,姜寶林的白描現代山水也不例外。1979年的冬天,姜寶林到寧夏寫生。寧夏冬天的賀蘭山,陽光非常強烈,天空也非常藍,陽光照射到山石上面,使得山石看上去感覺都是用線條組成的,所呈現的線全是山的輪廓和山石的紋理結構,這些結構非常有節奏,帶有很強的抽象美。在這一自然景觀的啟發下,姜寶林在畫面中把山石的結構和紋理誇張和強化起來,這也是形成他白描現代山水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姜寶林曾經說過,自己60歲以前,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只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60歲以後才是在藝術上真正騰飛的時期。如今,姜寶林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在藝術成就上也達到了一個高峰。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姜寶林在白描現代山水和花卉創作上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在不久的將來,他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畫風技法

姜寶林的筆下,首先令觀者矚目的是,他所謂的“白描”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山水畫。第一種幾乎完全是由那些層層疊疊的三角形的山坡所構成,揭示了山是水的一種延伸。那些山坡畫成了滿目皆是的平行線,宛如一個迷宮,而優雅的赭石和花青的揮灑使畫面平添了一層暖意。倘若那些平行的線條不具有震顫的意味而使山石仿佛生氣盎然的話,那么畫出的東西就可能顯得有點兒死寂和刻板。當我們契合於這些繪畫時,我們就開始聆聽到了內中的音樂,並為震顫與緘默、動態與靜態之間的奧妙互動所吸引。

如果說這些恬靜的、準幾何形的山水畫擴展了白描的意蘊,那么,對姜寶林作於九十年代中期的一組水墨畫我們又該說些什麼呢?這組畫交織和穿插著短而又具有力度的水墨線條,使紙上聚匯了如此強勁的氣勢,以至於要溢出畫面的空間。姜寶林告訴我們,除了親炙於潘天壽、陸儼少等的正統訓練之外,他還著迷於三位擅長於表現性筆觸的大師:梵·高、李可染和石魯--這確實是一種奇妙的組合!或許在這兒,透過他對穿越於空間的線條的無盡之動的感受,我們也見出了像馬克·托比(MardTobey)和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Plollck)那樣的效果。但是,姜寶林的這些強有力的構圖不啻是對這些藝術家的風格的模擬,而是他與他們的遇會已如此徹底地內化了,以至於他們變成了他自己的創造心靈中的有機部分。

在這兩種迥然不同的畫作之間迴旋是饒有意味的:一種是冷峻而又超然、安詳而又恬靜,僅有些微的震顫;另一種則是趨動的、不安分的,甚至激情澎湃。它們是否表現了姜寶林個性中的兩個方面。

不過,這不是問題的所在。藝術講述著自己的語言,它的語彙就是形體、線條、色彩、運動、節奏、均衡、力度……正如蘇珊·朗格(SuzanneLanger)所說的那樣,藝術就是將情感轉化為形式。當我們凝視著姜寶林的繪畫,並且對其中的靜與動、恬然與激情等的對比作出回應時,我們就將他的形式重又轉化為我們的情感了;由此,我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認識著他。這種體驗既令人興奮又使人深感滿足。

姜寶林對這類山水樣式,特別敏感,情有獨鍾。每每見之,總激動不已。這種山水畫中的白描形式完全可以繼承、發揚或強化誇張。要發揮書法墨線的視覺勢能,強化中國畫最根本的基礎——線。輔以一波三折,平、重、圓、留、變的用筆法則。這樣的筆情墨趣正是文人畫的優秀傳統。再藉以現代構成、廣泛汲取營養或許能產生一種新的與古代白描不同而具有現代意識的山水樣式——白描現代山水。

木版年畫直觀、天真、質樸的文化底蘊深深地吸引了姜寶林。姜寶林曾花費很長時間研究它,姜寶林特別喜歡那些僅是黑白版尚未套色的半成品,它更是令人激動。它構圖飽滿,對比強烈,平面構成,整體感強,極富裝飾性,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代的。與此同出一轍的,如剪紙、刺繡、木刻插圖、畫像石、木雕、壁畫等都給了我極大的啟迪。姜寶林曾在浙東奉化文化館工作十年,面對基層的農民、漁民,姜寶林在組織他們並輔導農民畫的過程中,自己也受到薰陶,從中汲取了大量營養,為我的現代白描山水的形成不啻是一塊營養寶地。

姜寶林在高中時就經過素描和水彩的訓練,並刻過一張木刻。考入浙江美院以後,圖書條件大為改觀,接觸西方畫冊的機會就更多了。自90年代以來,我有較多機會應邀赴歐美港台等地舉辦畫展和藝術交流,因此有更多的時間泡在美術館裡,雖然不懂外語,讀不懂文學,可藝術沒有國界,視覺語言是相通的。僅就構圖、色彩、構成、藝術處理等我也能一知半解。讀得多了,自然也能提高審美能力。

1990年,姜寶林創作過一幅白描現代山水《賀蘭山一截》,姜寶林以顫動的用筆和大小不等邊三角形的平面構成,勾寫出賀蘭山的一截山峰。單純的墨色變化及十分生動的節奏韻律仿佛一張無形的網 ,既單純又有張力。1991年11月在巴黎C、T、廬的個展上,受到法國藝術界的一致好評。由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教授(讓?布熱)的推薦,應邀參加了92'——蒙特卡洛26屆現代繪畫世界大獎賽。在11個大獎項中榮獲大獎——大公政府獎。這幅紙本水墨白描是與來自世界各國藝術家硬質材料的油畫、雕塑、版畫、裝置等一起評選脫穎而出的。對此,姜寶林充滿自信,姜寶林對自己的藝術追求堅信不移。

姜寶林的白描現代山水不僅來自傳統文人畫、民間美術及外來營養,也來自於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賀蘭山及西部山石主要以岩石構成,很少有草木。在大西北強烈陽光的照射下,幾乎看不到“墨塊”,進入眼帘的儘是“墨線”。這些墨線是山石結構的紋理。大自然的山石結構千變萬化。其紋理變化也是豐富多彩。經過長時間深入的觀察,不等邊三角形的平面分割就成為我美學上的追求法則。從而完成了由寫生到符號的轉化。

第二種符號是表現江南山巒,是由披麻皴轉換來的符號。在中國山水畫裡,披麻皴是表現江南山水平淡天真形態的恰當符號,當披麻皴被刻成木版畫的時候它原來提夫爭道,若即若離的生動線條,經過梳理和刻印而平面化、條理化甚至於平行重複。這時的披麻皴已不同於水墨山水裡的披麻皴而顯得具有形式美和重複美、稚拙美、裝飾美。吸收了木刻版畫的這種美感再復原到紙本水墨。這時的披麻皴既不同於水墨山水裡的生動狀態,也不同於木刻版畫裡的刻板狀態,而是兼而有之,衍生出一種新型的既有筆墨情趣又有形式感的秩序美和裝飾美,因而也就更具現代感。我不斷轉換構圖而創作多幅的《寂》系列,就是由上述這種理念創作的。

社會評論

姜寶林的《 層林疊峰圖》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

姜寶林的積墨山水形成晚於白描山水。不以筆勝而以墨勝,面貌亦十分強烈。如果說他的白描山水抽離並發展了陸儼少作品中的雲水圖像,那么他的積墨山水則是提取了李可染的積墨法並大有發揮。

著名藝評家、清華大學美院特聘博導王魯湘:

姜寶林的大寫意花鳥畫則更多地借鑑了黃賓虹的山水技法而注意積墨,尤其擅長以宿墨來積墨。迄今為止,這是我所見到的大獲成功的惟一例子。黃賓虹用來期許山水畫的理想“渾厚華滋”,姜寶林對花卉畫居然臻至,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氣和功力。

著名藝評家魯虹:

姜寶林的“白描山水”強化線條的作用,注重裝飾美、重複美,富於疏密變化和視覺衝擊力,顯得既有現代感,又有中國特點。

牛津大學教授蘇立文(英):

如果說這些恬靜的、準幾何的山水畫擴展了白描的意蘊,那么,對姜寶林作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組水墨我們又該說些什麼呢?這組畫交織和穿插著短促而又具有力度的水墨線條,使紙上聚匯了如此強勁的氣勢,以至於要溢出畫面的空間。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

我看寶林的花卉,一是整,二是純,三是膽,四是有山水境 界,其創意不遜於山水。著名藝評家、清華大學美。

隆德大學教授拉爾斯·伯格倫德(瑞典):

這些構成既具現代的性質又含有古老的觀念,是中國繪畫史上彌足珍貴的一種樣本。事實上,姜寶林成功地發展了書法墨線的視覺勢能,強化了中國畫的最根本的基礎,這是一種理應全球矚目的偉大藝術成就。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顧問、前館長、藝評家李慶成(韓):

姜寶林是處在綜合傳統中國畫與現代畫,東方美術與西方美術的重要歷史位置上的畫家。他的真正有意義的藝術創作生涯是個開始。雖然對其藝術成就以定論尚屬過早,但對姜寶林繪畫創作的整體加以研究領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相信中國的白描山水對韓國現代美術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史耐德(德):

姜寶林的構圖在某種意義上達到了一種平衡,因為他在這裡達到了兩種不同的效果,一方面他儘可能地保持單元構圖的一致性,以求把欣賞者引到畫面之外;另一方面,他又儘可能地突出每一個單元構圖的表現力,以求不失筆墨的傳統並顯示出繪畫的功力。

紐約大學教授勞麗·亞當斯(美):

顯然,姜寶林的畫包含視看、體驗和描繪自然中的形式的諸多新的方式。語詞與圖像相互關聯,既深深地紮根於中國的傳統,同時又是一派令人耳目一新、充滿力度的面貌。

姜寶林的白描山水探索已近四十年了。由寫實到抽象,由單色黑白到敷彩填色,逐漸成熟走向世界。從87年在台北首辦個展,繼而在高雄、波恩、巴黎、香港、瑪爾默、漢城、美國佛爾蒙特、北京、濟南、煙臺、青島等地舉辦個展,獲兩次國際獎,被國內外美術館和個人收藏及出版多種畫冊;並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瑞典隆德大學拉什?伯格隆德博士,德國明斯特大學赫伯特教授,英國牛津大學蘇立文教授,韓國前現代美術館館長著名美評家李慶成,美國紐約大學勞麗、亞當斯教授,國內著名專家教授馮遠、薛永年、郎紹君、劉曦林、王魯湘、傅京生、魯虹等都撰文給予充分肯定和好評。並納入由文化部立項的國家重點科目《中國現代美術史》。

姜寶林其人其事

4月5日,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等聯合主辦的姜寶林先生中國畫藝術大展將亮相中國美術館。展覽將展出姜寶林“走進千年香榧林”系列新作和近五十年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共186幅。

他曾在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兩大美院分別接受李可染、陸儼少、陸維釗等大師的親授,他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教學指導教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杭州畫院院長等職,年近七旬的他仍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在為藝術教育孜孜不倦。他就是被稱為“其藝南北兼宗”的著名國畫家姜寶林先生。

對藝術

執拗勁兒

贏得成功

1962年,姜寶林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在潘天壽院長指導下,隨顧坤伯、陸儼少攻山水,隨陸維釗攻書法,同時兼習人物、花卉。隨後又於197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成為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在李可染的親授下學習兩年。在與大師習畫期間,姜寶林潛心探索、研究傳統中國畫,極好地掌握了中國畫的各種傳統技法,並深得精髓。但他並沒有止步於傳統技法,“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的問題始終在他心中縈繞。“我學李可染先生的藝術創作規律,但是在形式語言上我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從那時起,姜寶林就開始在傳統型的意筆山水、潑墨山水以及大寫花卉基礎之上探索“白描現代山水”。他有意識地將傳統文人畫的筆情墨趣與現代繪畫的形式語言融會貫通;將傳統水墨畫的精神意蘊以及文化內涵,與現代繪畫的視覺表現力有機交相融合。

然而這種“新山水畫”的出現在當時還是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面對批評,姜寶林並沒有退縮和放棄,而是認真對待這些“聲音”,將它們作為參考或者前進路上的意見,“我做事情很執著或者說是固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我有我自己的主張”,身為山東人的姜寶林始終帶著一股執拗勁。最終,“姜氏白描”不僅在國內得到同行的讚賞,更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可。1992年姜寶林榮獲了蒙特卡洛現代繪畫世界大獎賽“大公政府獎”,1999年又榮獲美國佛爾蒙特國際藝術創作中心富瑞曼基金會藝術創作一等獎。事實證明,“白描現代山水”的路子走通了。“既要筆墨,又要現代”,“筆墨越傳統越好,形式越新越好,現代感越強越好”,這就是姜寶林對自己藝術追求的總結。

對創作

46年後

終圓“香榧”夢

“走進千年香榧林”系列新作是本次畫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姜寶林先生在古稀之年重新踏訪46年前下鄉時與自己結下深情的香榧林時所作,也是姜寶林先生“拿命來畫”的“最為投入的系列作品”。

1963年秋天,大學二年級的姜寶林派駐浙江諸暨楓橋丁家塢村下鄉,那裡的香榧樹深深地吸引了年輕的姜寶林。“此地茂林修竹,榧樹連山,美不勝收。這裡鄉親樸厚誠實,至今友誼甚篤”,姜寶林這樣形容丁家塢。香榧是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雌雄分株,雄樹直上挺拔,雌樹千姿百態,古樹樹冠巨大,枝繁葉茂,蔚為壯觀,記入《爾雅》、《本草》,書聖王羲之有“無榧不醉酒”之佳話。但香榧樹好看不好畫,雖多見於詩文中,但卻未見歷代畫家有榧樹作品存世。雖然姜寶林也深感自己功力不夠,但香榧樹的古拙奇異,卻深深印在他的腦海里。

46年之後,姜寶林又有了圓夢的機會。2009年秋,他應諸暨市之邀,以中國筆墨形式塑造香榧形象,為千年榧林樹碑立傳。“這一動議,一拍即合”,埋藏在姜寶林心中的創作慾火重又點燃。古稀之年,他重訪榧林,三次深入榧林,九個月觀察體驗,一年精心努力,終得“走進千年香榧林”八個系列作品百餘幅,從香榧的幼芽畫起,繪至青綠,繪至老樹冬雪,可謂依時序為香榧立傳。

然而這一年的創作卻讓年近七旬的姜先生體重瘦了八斤,頭髮也白了很多。他說:“這一年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很多大幅的作品,我只能坐在地上畫,一年中,全家幾乎都在圍著我轉,老伴更是成了我的助手。”如今當“香榧”鮮活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時,姜寶林所有的辛勞都得到了回報,姜寶林一生的最大願望也終得實現。

對學生

傳“神”

不傳“表”

2002年,應國家畫院的邀請,姜寶林在北京開辦了藝術工作室。工作室2004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班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看到學生們從大老遠來到北京求學,看到他們執著的神情,姜寶林說:“我很受感動,就是感覺我有責任把他們教好。”

姜寶林上課的第一句話是“不準學我”,因為他要教的是藝術規律,而不希望學生們一味地模仿。面對學生,他先看他們的作品,看基本功,然後再指定不同的路子給他們。

他的學生黃勝凡感慨地說:“在創作中,先生尊重我們的個性,要求我們不重複老師,不圈定自己,敢於釋放自己的天性。先生常說:‘向大上求勢、向文上求氣、向清上求韻,向奇上求趣’。”每到點評學生習作,大到立意構圖,小到一點一畫,姜寶林都細緻講解,甚至對鈐印的位置、印章的大小也不放過。

姜寶林說,教學生只為把中國畫傳下去,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尤其在花卉方面,因為寫意花卉相比山水人物和工筆花卉發展滯後,是個弱項。看到那些有天分的學生,自己會打心眼裡感到欣慰。

由於上課經常要從早上一直講到下午兩三點鐘,工作室的教學讓他身體透支很大,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越來越有限,姜寶林覺得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2009年,在教滿四屆學生後,他不得不打報告辭職。但至今,學生們像在工作室上課時一樣常來常往,拿作品請教這位老師,姜寶林也一如既往毫無保留地為他們答疑解惑。

作品賞析

姜寶林作品 姜寶林作品
姜寶林畫作 姜寶林畫作
姜寶林畫作 姜寶林畫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