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俊

姚國俊(1904.5.12—1992),中將,號軌鈞,陝西醴泉駿馬鄉傅官寨村人,曾任四川省政協常委,成都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姚國俊(1904.5.12—1992)中將。號軌鈞,陝西醴泉駿馬鄉傅官寨村人,生於1904年5月12日。黃埔軍校第4期步科、陸軍大學第9期畢業。1931年任第25師參謀處長,1936年任西北剿匪總部第11縱隊第25師參謀長,在山西參加阻截紅軍東進,抗戰期間曾任第52軍少將參謀長,1942年任第9集團軍參謀長,1943年任第52軍25師師長,1944年11月升任第38軍副軍長,1946年任整編第38師副師長兼55旅旅長,1948年7月任第38軍中將軍長,1949年5月被免職,6月任第19綏靖區中將高參,後在成都從事對國民黨軍的策反工作,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政協常委,成都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國民黨起義將領。1913年開始在本村國小讀書,1917年考入縣立第二高等國小。1922年,考入陝西第一中學,因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響,曾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25年,經同學張耀明(黃埔1期)介紹,考入黃埔軍校4期,編入步兵科軍官第1團(團長張治中)第9連第1排第1班當班長,曾參與過第二次東征,擔任惠洲城防工作,並給前方護送過彈藥給養。

1926年10月,姚國俊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21師第163團第1營第2連任連副。該部奉命開往江西參加北伐戰爭,擊敗了北洋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在戰鬥中,姚國俊左大腿被敵彈穿透受傷,但仍堅持指揮,經血戰兩晝夜,孫傳芳部向嘉興、上海方向潰逃。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實行反共“清黨”運動,姚國俊從上海來到武漢,曾和周益三(黃埔4期同學)等去會見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當時,鄧演達以北伐軍總政治部名義,介紹姚國俊到西北軍楊虎城部工作。

1928年秋,姚考入陸軍大學學習三年。1931年畢業後,派到國民黨第87師第2旅(旅長宋希濂)第4團任上校副團長。

1932年8月,姚被調到國民黨第25師(師長關麟征)任參謀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向熱河和長城一帶的中國軍隊大舉進攻。3月,姚國俊率25師參加長城抗戰,在古北口戰鬥中,姚國俊竭智盡力,作出了貢獻。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姚國俊仍擔任關麟征新組建的25軍參謀長,跟隨關麟征參加了平漢路北段的漕河之戰和漳河之戰,抗擊日軍侵略。1938年3月參加台兒莊會戰,7月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1941年初,姚國俊由國民黨第9集團軍參謀長調任52軍第25師師長,擔任雲南南部中越邊境從河口到馬關一帶邊防任務,掩護遠征軍主力在中緬邊境向日軍進攻。

1944年底,姚國俊調任第38軍副軍長。1947年初,張耀明調任南京衛戍司令,姚國俊升任第38軍軍長。1949年4月底,姚國俊因與胡宗南發生矛盾,被調任商洛綏靖區副司令,姚國俊怕發生意外,便離開西安到寶雞,後轉赴漢中去成都。在成都解放前夕,隨裴昌會第7兵團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姚國俊從1954年起,一直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常委,先後任四川省民革委員、顧問和對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成都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等職。1992年在成都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