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如皋盆景源泉於宋。《江蘇旅遊指南》云:“江蘇是我國盆景藝術的發源地之一。``````如有五百年歷史的蘇派古柏樁‘秦漢遺韻’,有揚派明代盆景‘一把傘’,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蒼古拙樸,風姿雋永,令人駐足凝視,流連忘返”。
“六朝柏”俗呼“六朝松”,實為一株古檜,在如城水繪園的雨香庵前,至今800多年,供觀賞葉片為主。加有宋代三盆檜尖柏,每盆都爆有“鹿角”,距今900餘年,由如皋人民公園珍培。
造型手法
如皋樹樁盆景坯料要求高,常見的有松、柏、榆、梅、櫸、朴及黃楊、六月雪等。造型手法多以棕絲綁紮,注重細扎細剪。棕法相當細膩,主幹紮成左彎右曲的“S”形,俗呼“一彎半”、“二彎半”,少數為“三彎半”。樹頂紮成半圓形、圓形或扇形,向前傾斜稱之為“劉海式”或“如意式”。枝片長短參差適宜,錯落有致,大有疏可走馬,密不容針的境界。
獨特陳設
如皋盆景的陳設獨特有趣。除兩盆成對放置左右的“蹲獅式”之外,且有論“堂”陳設法,國內獨此一家。按5、7、9不同奇數組合為“堂”。如5盆陳設,中間的為“文樹”,兩邊分別為兩彎半或一彎半的“武樹”,互成對子,陳設7盆時,在5盆的基礎上,兩邊各增加一盆一彎半。整“堂”景觀趣味橫生。“文樹‘顯得孤高,兩邊的兩彎半如群臣,如侍女,如賓客;一彎半似女子揮動彩袖翩翩起舞,如嫦娥奔月之態。
文樹
“文樹”是根據畫家倪雲林畫意製作而成,其造型獨特,除劉海頂外,主幹前有1—3個小頂,稱為“懷中抱子”或“帶子上朝”,層次分明,意境清曠。“武樹”由兩彎半、一彎半組成,有“文站武飄”之說。根據弓背、左右傾斜的角度及雲片的長短不同,擬出多種多樣的人物神韻。“一彎半”在一彎和半彎的交界處還有懷彎,使主幹形成後弓態勢。第一彎,弓背向上一邊的雲片稱為“陽片”,呈逆風方向,反之為“陰片”呈順風方向。陰片長,象徵人的手臂,陽片短,為人的另一手臂,盆頂仍為劉海,要求照腳。“兩彎半”所表現的風力比一彎半略小,樹樁之重心偏下,樹幹傾斜度不大,其意境比一彎半莊重、華貴。
如皋盆景好似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都有縮龍成、小中見大的特點。如皋盆景講究雲頭、雨腳、美人腰、劉海頂、雞爪根,有風、雨、雪、露的四體意境。有云:“如皋盆景的特點是左倚右傾,頂部端正,株乾古雅體型挺秀,多彩多姿,氣魄雄偉。尤以雀舌、羅漢松最美觀。葉色濃密,株型俊美,葉片雅麗,是庭院、廳堂陳設的藝術精品。
發展前景
如皋盆景在十年浩劫後,枯木逢春。
1985年,如皋的古柏盆景“蛟龍穿雲”、兩彎半羅漢松“高龍騰飛”及大型五針松“倉復南山”獲得全國盆景評比展覽一、二、三等獎。
1986年,我國首次參加在義大利熱那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花卉博覽會”,如皋17盆盆景參加了展出,是年下半年在義大利佩夏市“第十八屆國際花卉博覽會”上,如皋的一盆羅漢松榮獲金獎,為江蘇盆景的第一塊金牌。1988年春天花漢民的“綠蔭深處”虎刺盆景在香港獲一等獎。
1987年5月,如皋綠園經理花漢民應邀赴義大利講學,引起了西歐和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在義大利形成了一股強烈的中國盆景熱,為如皋盆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90年,如皋綠園製作雀梅1盆,定名“飽覽人間春色”,樹齡180年,在日本大阪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國際獎和最高榮譽獎-國際優秀金獎。
1993年5月,如皋綠園製作的“春曉”和“榆樹”盆景,又以其獨具一格的藝術造型,雙雙獲得第三屆全國花卉盆景博覽會金獎。
2002年春季,在荷蘭舉辦的十年一屆的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上,如皋綠園選送的“如意”(雀舌羅漢松)、“枯木逢春”(榆樹),“瓶中景”(水杉)、“思鄉”(榆樹)均獲得金獎,占金獎總數的1/3。
如皋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銷往世界各地,僅綠園每年就約有10萬盆盆景銷往義大利、荷蘭、法國、日本、德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