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盆景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它蘊含文學和美學,並集植物栽培學、植物形態學、植物生理學及園林藝術和植物造型藝術於一體。 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盆景流派較多,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後三派過去統稱江南派)等 。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流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不斷出現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競艷的大好局面。

八大派

蘇州、揚州、嶺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如皋

嶺南盆景:蒼勁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蘇州盆景:清秀古雅

揚州盆景:嚴整莊重

安徽盆景:古樸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暢

浙江盆景:雄偉挺秀

如皋盆景:雲頭雨足美人腰

蘇派盆景

造型特點:圓片式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傳統造型:“六台三托一頂”,屏風式、垂風式、垂枝式、劈乾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粗扎細剪

常用樹種: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鵑,

流傳地域:蘇州

特點:嬌媚。缺點:樹形變 化不大,形態嬌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龍盤(雀梅,樹齡400餘年)

醉臥(雀梅)

揚派盆景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游龍彎” ,雲片式(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 ),疙瘩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藝術特點: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代表人物:萬覲棠

流傳地域:以揚州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

揚州盆景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為宮苑裝飾、觀賞的珍品,作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的揚州,也受到京都影響流傳盆景;宋代蘇軾任揚州太守時,曾親自製作盆景;明代,揚州盆景形成地方風格;清代,揚州鹽商為迎合帝王南遊,廣築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明代形成的盆景風格,經不斷提高,形成了流派。

黃楊盆景《巧雲》、《騰雲》、《行雲》、《凌雲》、《碧雲》等榮獲一等獎,實現五連冠

如派盆景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傳統造型: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準,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傳地域:如皋、南通

海派盆景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造型特點: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點:鐵絲蟠扎,扎剪並重

常用樹種:松柏類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榮慶、汪蠡鼎、胡運驊

流傳地域:上海

浙派盆景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造型特點:薄片結紮,層次分明。擅長直乾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技法特點:金棕並用,扎剪並重(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

常用樹種:松柏類(五針松)為主

代表人物:潘仲連,胡樂國

流傳地域: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

徽派盆景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造型特點: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傳統造型: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鏇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

技法特點:粗扎粗剪(棕皮樹筋纏繞)

常用樹種: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黃山松,檜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鍾鈴

流傳地域: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川派盆景

造型特點:樹樁以古樸嚴謹,虬曲多姿為特色;多懸根處理。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傳統造型:規則類為主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講究身法

常用樹種: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傳地域: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幡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唐春來:《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載《成都盆景研究》)

嶺南盆景

風格特點

1)雄偉蒼勁,古樸自然;

2)截乾蓄枝(主幹截斷,長側枝,當側枝長到主幹小一點又截去,這樣不斷去致下部粗壯);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傳統造型:大樹型,高幹型

常用樹種:九里香、福建茶、朴樹、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梔子、梅、銀杏等

中國盆景流派 中國盆景流派

流傳地域:廣州

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幹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 這時的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瀟灑流暢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 。

其它風格

中州風格:以果樹盆景為特色

北京風格:以小菊盆景為特色

湖北風格:以“風吹式”盆景為特色

湖南風格:以大懸崖式為特色

八桂風格:大樹型

福建風格:榕樹盆景和配石懸崖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