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文園

如東文園

如東文園,初為豐利人張祚所築,地處鹽河南岸,後歸汪氏。

基本信息

清康熙年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國的私家園林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特別是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風氣所及,地方紳商爭相建園。黃海之濱的如東地區也概莫能外,私家園林興建頗盛。如掘港之振藻園、岔河之日涉園、馬塘之晚香園、潮橋之來雁館、栟茶之一柱樓。而其中,當數豐利的文園與綠淨園聲名最著,其造型之典雅、結構之精巧,不僅在江淮一帶翹楚一方,於全國私家園林中亦堪稱經典之作。
文園初為豐利人張祚(康熙二十六年進士)所築,地處鹽河南岸(今豐利國小所在地),後歸汪氏。文園其始僅為小型園林,汪氏第四代汪澹庵為營造一所適於子孫讀書的地方,於雍正十三年重新修葺,於園內辟課子讀書堂,經過精心經營,文園己初具規模。其子汪之珩(1718—1766)字楚白,自幼聰穎好學,詩詞書畫無不精通。他好遠遊,深得山林之趣,於園林之建獨有慧心。曾他斥巨資廣聘名工巧匠擴建園林。園內布局如畫,曲池假山、樓閣復廊,處處溪水環繞,極盡池館花木之勝。園中最令人矚目者為紫藤棚,在百尺高桐的濃蔭下,一架紫藤蜿蜒蔓繞,如矯龍盤鏇,十分奪人眼目。資此設高棚,晴無漏日之影,雨無沿體之淋,春無淒風之墜,夏無溽暑之侵,被稱為一時之奇。園林姿態優美而線條流暢,碧梧、紅桃、綠蕉與洞門、漏窗相掩映,構成一幅幅圖畫小品。繞園一周,可深得“三五步走遍江南”之真諦。
文園不僅景象秀異獨步江淮,而且人文景觀亦甚為壯觀。汪之珩性雅逸,尤喜廣交文朋詩友。他與李御、劉文玢、吳合綸、顧駧、黃振號稱“文園六子”終日詩酒唱酬。輯有《東皋詩存》48卷,於乾隆31年刻板印行。該書被列入乾隆御訂、紀曉嵐主編的《四庫全書》集部存目。其時海內名流鄭板橋、黃慎、羅聘、劉名芳、姜恭壽、朱逸、崔彬若、仲鶴慶、秦上士、高雨船、江大銳等都曾留跡古豐,於園內彈棋間設、絲竹並奏、流觴興思。李魚單、金農、袁枚、吳烺、丁有煜等亦與文園關係密切,他們或詩或詞,或書或畫,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我住文園,是六月,匆匆赴約。其中有綠蕉窗戶、碧梧亭閣。暑雨數番池上晚,夜星一片波中落。更湘簾不動,曉風輕,看魚樂。……”這是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鄭板橋在文園題贈汪之珩的一闋《滿江紅》,從中可窺其時文園繁華之勝。除詩詞之外,文園於書畫、金石、戲曲以及工藝美術諸方面,都留下了珍貴資料。其文化內涵之豐,不僅名揚兩如(如東、如皋),而且譽滿大江南北。不獨文園,乾隆二十三年,汪之珩還應縣令何西舫之邀,出巨資在如皋修繕冒辟疆之水繪園,並在其南側建水明樓,被我國已故著名古典園林學家陳從周稱為“海內徽派園林孤例”。文園於汪之珩之子汪為霖時達至極盛。汪為霖(1763-1823),字傅三,號春田。年幼失怙,秉承母訓。他勤學早慧,風流倜儻,文武兼備。17歲游京師曾任山東督糧道及兗沂曹濟道等職。他生性風雅,善詩、工書,尤擅寫蘭竹,超妙越絕,著有《小山泉閣詩存》八卷。與其時名流劉墉、袁枚、孫星衍、洪亮吉、蔣士銓、阮元、錢詠,郝懿行、焦循、汪啟淑等交遊。“人間本色依然我,天上清風送到家”。汪為霖年30餘便告養回藉,居於文園,飲酒賦詩,殆無虛日。為了使文園更趨表現自然山水之美,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意境。他不惜重金請來常州人戈袷良對文園重新設計。戈袷良(1764-1830),字立三,清代最著名的造園疊山大師。其好鑽研,師造化,能融泰、華、衡、雁諸峰於胸中,所置假山,使人恍若身臨其境。儀征朴園、江寧五松園、虎丘一榭園。今之尚存的蘇州環秀山莊、常熟燕園皆其手筆。戈袷良在改造文園時,更是匠心獨運,於園內建造念竹迴廊、碧梧深處、讀梅書屋等景,皆擷取眾園之長,參照諸家之妙,簡練遒勁、結構精妙,自成風格。如韻石山房,取玲瓏剔透的太湖石,以“鉤帶法”,在有限的空間內,把自然山水中的峰巒聳翠,深山幽壑,盡收其間,勢若天成,有“咫尺山水,城市山林”之妙。而他為文園所建的“小山泉閣”,更為天下一絕。其在園中腹地疊成假山一座,主峰突兀,次峰拱揖,池水繚繞,綠樹掩映。山有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易,有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梁、絕壁,境界多變,一如天然。主峰高聳數丈,澗谷長10餘米,泉水自上而下,潺潺而流,如碧溪入雲,氣象萬千。數百年後,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在《園林叢談》、《書帶集》中屢有提及:“小山泉閣溪泉作瀑布狀,自上而下曲折三疊,洵畫本也,直擬文園中,今南北所存諸園無此佳例”。他還於1962年春專程趕往豐利,擬勘查文園遺址,到泰州時為大雪所阻而返。後來,陳先生多次提及此事,頗覺悵然,並在一篇《園史偶拾》中說:“汪氏文園,夙負盛名,然毀已久,莫能明其結構之精。”遺憾之意,溢於言表。
“換卻花籬補石闌,改園更比改詩難。果能字字吟來穩,小有亭台亦耐看。”從汪為霖這首《重葺文園》詩中,可以看出他對文園的改建是煞費苦心的。乾隆末年,汪為霖為了奉養母親以及營造一觴詠之所,於文園之北興建園林一座(今豐利鎮鎮政府所在地)。該園與文園一溪之隔,南北相望,有一橋可通。雖說此園面積不大,但園內環境幽靜宜人,布局曲折有致。嘉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經學大師洪亮吉應汪為霖之邀來游豐利,夜宿北園,見斯園春水四周,林陰一碧,殊有霞表之想,遂命名為“綠淨園”,並用鐵線篆為之題額。園內遍植翠竹,嫩筍叢生,溪水相映,青翠碧綠。內設景觀有四,即:竹香齋、古香書屋、藥闌、一簣庭,加之鄭板橋的隸書刻石“直到門前溪水流”點綴其中,使園林更添人文雅趣,分外旖旎。“問訊如皋縣,來游豐利場。兩園分鶴徑,一水跨虹梁。地僻樓台近,春深草木香。桃花潭上坐,留我醉壺觴。曲閣飛紅雨,閒門漾碧流。使君無量福,樂此復何求?……”道光三年,著名學者錢詠來豐利暢遊南北二園後,寫下這首留別詩,從而為今人描述當時兩園的真實景象。
汪為霖歿後,其養子汪承鏞尚能稍繼風雅,他雖然對兩園沒能開拓擴建,卻於道光十年,延請白蒲丹青名手季標於兩園內盤恆逾載,繪成《文園十景圖》、《綠淨園四景圖》,並請南通書法家朱英朱瑋題詠,他還親撰《兩園記》一篇。其後10年,他將《汪氏兩園》合刻付梓。後因其長年在山東蓬萊任知府,兩園鮮人管理,日漸衰落。到了同治、光緒年間,僅存斷牆殘壁,已是荒廢莫治,舊時盛況,不得復見。
現存留下來的14頁兩園圖,民國初為南通學者費范九所得,並重新裝幀。1930年,掘港西方寺僧范成訪文園故址,景仰鄉土名勝古蹟,乃與費范九商借斯圖重新刊印,由書法大家葉恭綽題簽,並請費范九姚祖詔、潘學支安等人作跋。該圖現為南通市圖書館收藏。園雖廢,圖尚存,展卷讀之,可以想見古人興致之雅適與藝事之精審,或可領略昔日這座江東名園的丰姿神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