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頁碼:270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8613314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市場價:¥39.00
·叢書名: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譯叢
內容簡介
僅僅一個世紀以前,美國人的平均購買力只有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是什麼促使了經濟的增長?又如何將這種增長維持到下個世紀?為什麼說經濟成長對一國提高其公民的生活水平至關重要?為什麼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經濟成長並非常態,而經濟不增長反而是容易出現的現象?如何能夠將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移植到至今仍在貧困中掙扎的國家?《好的資本主義壞的資本主義以及增長與繁榮的經濟學》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於資本主義經濟有不同的形態,而不是像很多觀察者錯誤地認為的那樣,資本主義只有一種形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概括了四種不同形態的資本主義:寡頭型、國家導向型、大企業型和企業家型。這些不同的資本主義形態有不同的制度和規則,而制度和規則會產生不同的激勵機制,推動或阻礙企業家們的創新活動,進而使有的資本主義對增長而言是“好的資本主義”,而有的是“壞的資本主義”。
作者簡介
威廉·鮑莫爾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伯克利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普林斯頓大學榮休高級研究員和經濟學教授。中信出版社曾出版其著作《資本主義的增長奇蹟》。
羅伯特·利坦 考夫曼基金會研究與政策事務副總裁兼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和全球經濟項目高級研究員。
卡爾·施拉姆 考夫曼基金會執行總裁兼會長,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巴頓研究所研究員。
媒體推薦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親身體會了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全球化還讓我們有了更多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進一步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不僅對政府,對我們企業,也很重要。
柳傳志,聯想控股集團總裁
《好的資本主義,壞的資本主義》一書讓我們了解到資本主義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按照書中的說法,有些資本主義形勢明顯優於其他形式,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就是能帶來增長和繁榮的企業家型資本主義;至於其他形式最好能避而遠之,因為它們會導致停滯。這種關於國家財富的新觀點將為所有國家(從最富裕的國家到最貧窮的國家)的經濟政策提供指導。這是一部富有膽識且充滿突破性思想的著作。
喬治·阿克洛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
編輯推薦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作序,聯想總裁柳傳志鼎力推薦。
·美國會不會像歷史上那些強大的帝國一樣,注定在可預見的將來停滯或衰落?
·資本主義是一以貫之,還是形式多樣?企業家型、大企業型、國家導向型和寡頭型、孰優孰劣?
·自熊彼特之後無可辯駁的創新領域的思想導師威廉·鮑莫爾的最新力作
目錄
序
英文版序
第1章 企業家與增長:拼圖中缺失的一塊
第2章 經濟成長為何重要?
第3章 經濟成長的動力是什麼?
第4章 不同類型的資本主義及其對增長的影響
第5章 領先性的增長
第6章 在欠發達經濟中釋放企業家精神
第7章 大企業型的富裕經濟:防止倒退或滯脹
第8章 企業家型資本主義的維護與保持
附錄 數據收集和測量問題
參考文獻
序言
很多書是以一個核心理念為出發點的。本書建立在兩個觀點之上。
第一個觀點是,資本主義不是一種只具有單一形態的經濟體制,而是具有多種形態。就其對經濟成長和消除貧困的意義而言,這些形式有實質性的區別。那種認為資本主義只具有單一形態的觀點所賴以建立的隱含假定,即認為所有的資本主義本質上都相同的理念,反映了冷戰時期流行的思維。當時,代表著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兩個超級大國你爭我奪,籠絡人心。其中的一方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其經濟建立在財產的私有制基礎上,另一方是其經濟基本上不存在私有制的社會主義體制。這一區別似乎就已經將這兩種經濟制度分割開來,至於資本主義存在更多形態的可能性,人們沒有給予更多的思考。
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似乎預示著資本主義(以及民主形式的政府)的勝利。一些美國學者為此而歡慶,有人甚至認為,我們已經到達了“歷史的盡頭”。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主義襲擊使這一幻覺破滅了,至少是就政府形式而言,幻覺破滅了。但是,其實在那個悲劇性的日子之前,一系列的經濟發展事件已經開始對那種認為資本主義只有一種運行方式的理念提出了質疑。
這些事件中最重要的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的可觀的生產率增長和創新,這些增長和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家型新企業所帶來的,而不是由那些此前已經主宰了美國經濟的大型企業所帶來的。某種新的東西已經在發生,對於我們三個作者中的一位,這種變化已經重要到如此地步,以至於值得提出一個特別的標籤:“企業家型資本主義”。在這種資本主義中,不斷產生激進想法以適應市場需要的企業家們發揮著主要的作用。這種“新型的資本主義”有別於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和歐洲大陸的資本主義。在那裡,激進的企業家精神明顯缺失,共同主宰經濟的通常是得到其政府“重點支持”的大型企業和那些小規模的零售店或“夫妻店”。
從這一簡單的認識出發,我們意識到,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採取了其他的形態。在有些地方,國家似乎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指揮交通”,因此,我們的稱之為“國家導向型資本主義”。很多人曾經認為——而且可能仍然認為——這種經濟組織方式是使很多不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飛躍式起飛的關鍵所在。在另一些國家,政府也發揮著作用,但是,政府領導人以及那些支持他們(或是害怕他們的)少數權貴似乎並不在意增長,而是更在意從經濟中為自己撈取好處。由於這些經濟允許私有財產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它們也是資本主義經濟,只是這些財產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對這類經濟特徵的最恰當的概括是“寡頭型”。
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資本主義的四種不同形態——企業家型、大企業型、國家導向型和寡頭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增長。我們相信,這些區別不僅具有重要的描述性價值,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含義。因此而有了本書的標題所指的“好的”和“壞的”資本主義形態。顯然,我們認為,有些資本主義形式是值得推廣的,另一些則應當被拒絕和取消。我們在本書最後所提出的政策建議便旨在實現這兩個目標。
第二個認識或命題對於下面提出的觀點至關重要。如果讀者們從對不同形式的資本主義的簡單的概述出發便匆忙地得出結論認為,只有第一種資本主義形態——即“企業家資本主義”——是“好的資本主義”的唯一形式,也是可以原諒的。這種形式的資本主義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推動著美國進入了較高速度的經濟成長,並且在諸如愛爾蘭、以色列、英國、印度、中國等世界其他地方也很流行。但是,如我們其中的一位(鮑莫爾)早在10年前就闡述過的,為了使經濟真正保持最佳運行,需要創新型的企業與建立已久的較大型企業的並存。少數的企業家也許會提出“下一個偉大的創新”,但是,如果新的產品、服務或生產方式不能夠被加工到可以在市場上以大部分人或企業能夠付得起的價格售出的地步,它們將極少能夠變成市場的現實。正是這個關鍵性的認識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好的資本主義”的最佳形式是“企業家型”和“大企業型”資本主義的混合,儘管這種組合的確切結構因各國的文化和歷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關於文化和歷史的特點,我們希望其他同仁以後能給予更清晰的說明。
如果僅僅有上面這些觀點而沒有來自其他機構或個人的幫助,也無法形成一本書。這裡我們首先要提到最重要的考夫曼基金會,一家致力於理解和鼓勵企業家精神的世界領先的基金會。通過積極參與該基金會的管理(我們其中的兩位是基金會官員,一位是特別顧問),以及有機會與我們的同事們討論本書中的很多觀點,我們三人都獲益匪淺。我們的這些同事不僅包括在基金會工作的同事(我們與他們有無數次具有實質收穫的談話),還包括很多由基金資助的學術界同仁。特別是,因為我們有幸可以調動基金會的一些資源來推進關於企業家精神的性質、原因、結果以及相關政策的經濟學研究,過去3年裡,我們獲得了僅僅靠我們每個人自己所無法獲得的世界性視角。那些由基金會支持的學者們以及其他很多在棚關領域工作的學者們的成果研究給了我們諸多啟發。如果沒有他們的貢獻,本書的寫作是不可能完成的。鮑莫爾的工作特別得到了紐約大學伯克利企業家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他是該中心的學術主任,該中心是得到考夫曼基金會慷慨資助的學術組織之一。
如果沒有我們從很多領域的同行那裡得到的出色的協助,本書也不可能完成,我們對他們心懷感激。一批一流的研究者團隊——里迪(E.J.Reedy)、馬里薩·波爾里齊(Marisa Porzig)、戴恩·施坦格勒(Dane Stangler)、馬克·多拉德(Mark Dollard)——幫助我們尋找重要的信息,提出關鍵性的觀點,在各個方面一直給予我們幫助。我們還必須對另外兩個人表示特別的感謝:一位是阿麗思·弗雷利奇(Alyse,Freilich),她不僅對研究性工作做出了貢獻,而且還完成了起草本書附錄的出色工作,這個附錄解釋了在研究企業家問題上遇到的使研究工作複雜化的數據困難;另一位是麗莎·米歇爾(Lesa Mitchell),基金的另一位官員,她從事著開拓性的致力於理解和幫助改變大學產生的創新之商業化(使之更好地被商業化)的工作,這種努力將逐漸得到其理所應當的普遍性的認可。
我們還要對基金會的格拉瑞·奧爾森(Glory Olson),蘇·安·貝蒂·布萊格曼(Sue Ann Batey Blaekman,鮑莫爾的老同事)和耶魯大學出版社的伊麗莎·查爾茲(Eliza Childs)等的工作和編輯幫助表示感謝。對於本書的編輯們,麥克·歐馬里(Michael Malley)和史迪夫·庫卡(Steve Colca),我們也由衷地感激;他們僅僅基於一份簡單的提綱便敦促我們撰寫本書(這份提綱在事後來看,與完成的作品只有微小的相似)。對於本書設計精美的封面,我們也不敢貪功,這份榮譽屬於麥勒迪·德林格(Melody Dellinger)。最後,我們還要感謝在本書逐漸形成過程中來自佐爾坦·埃克茨(Zoltan Acts),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羅伯特·斯托姆(Robert Strom)和麥克·宋(Michael Song)對於本書的某些部分的評論和投入。
我們希望讀者能夠分享我們的工作和在提出本書後面的那些想法時所經歷的智力上的興奮和激動。正如其他合作型作者所知,兩位作者能夠共同完成一本書並且依然是朋友已屬罕見。本書則反映著三個人的獨特的合作,每一個人為這本書帶來不同領域的專業經驗,並且隨著合作的進展而加深了友誼。對於能夠共同完成這一著作,我們彼此心存感激。
文摘
第1章 企業家與增長:拼圖中缺失的一塊
關於過去兩個多世紀中美國和其他經濟體所取得的非凡增長和創新,最令人驚詫的事情是這一切並未令我們驚詫。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預期壽命只有現在的一半或更少。過去,我們無法錄音,因此,無人知道莎士比亞的聲音如何,或者“生,還是死”(to be or not to be)是如何發音的。那些最大的城市的街道夜夜黑暗。沒有人能比馬在陸地上旅行得更快。紐奧良之戰發生在和平協定在歐洲簽署之後,因為安德魯?傑克遜將軍無法得知這一訊息。在歐洲,每十年就會出現一次大饑荒,大街小巷屍體橫陳。每年冬天,美國人家裡墨水瓶中的墨水總是結成冰。
今天,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手提電腦上繪畫,將藝術品發表在網際網路上,並且可以很快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評論。兩個像玩具一般的車子在火星上旅行,分析其表層材料,傳回水晶般清晰的彩色錄像。但是,在最初的歡呼驚訝之後,這種持續進行的跨學科研究便只能作為簡訊出現在我們的報紙內頁。對於一般公民而言,對這些工作的最有道理的解釋是,它們如同魔法。我們已經對這類技術創新的出現習以為常。
經濟成長也同樣令人驚詫。據估計,一個世紀以前,平均每個美國人的購買力只相當於今天的1/10。片刻的思考就可以讓你意識到,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在過去幾代人的時間裡發生了多么重大的變化。假定你已經習慣了按照今天一個美國人的平均收入來生活,若其中的9/10被突然沒收了,我們無法構想,我們的生活模式會是如何。對於那些近年來經歷了快速增長的國家也可以做類似的計算:包括過去二十多年裡的印度、中國以及很多東南亞經濟體,當然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西歐和日本。
事實上,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公民們有幸目睹和享受的經濟發展。對於世界來說,最重要的長期的經濟問題在於,這樣的經濟表現如何在最富有的國家中得以保持?它如何能夠被移植到那些大部分人口過著貧困生活的地方?為了給這些問題找到答案,有必要探究那些已經取得了這些非凡成就的經濟體到底有何不同。
在過去幾十年里,這個長期被忽略的主題重新得到一些經濟學家的關注,他們聲稱已經有了某些答案(我們將在後面一章中提出我們對他們的工作的懷疑)。當然,我們肯定不會假裝我們已經找到了“靈丹妙藥”式的答案,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經濟成長率存在差異。但是,我們確信我們可以對這方面的研究有所貢獻,途徑就是著眼於經濟(特別是資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