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10月1日)
ISBN: 7801492161
條形碼: 9787801492166
尺寸: 20 x 13.8 x 1.2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米歇爾·阿爾貝爾,曾任法國計畫署署長和法國保險總公司董事長,現任法蘭西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法國倫理和政治科學院士。曾經得到過法國騎士勳章和聯邦德國共和國獎章.主要著作有《瘦牛》、《法國的王牌》、《危機,危機,危機》和《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等.
內容簡介
就中國學術界而言,對現代資本主義的研究是相對薄弱的。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資本主義被看做同社會主義根本對立的制度,是“惡”的代名詞,其一切都應該否定。本書中分析了兩大資本主義模式之間,即新美國資本主義與萊茵模式資本主義之間的深刻分歧。萊茵模式遍布於萊茵河谷的所有國家,從奧地利到荷蘭,包括今日屬於歐元區的大陸歐洲所有的國家,只是各國的具體表現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這本書是“圍城”以內的人士經過多年切身實踐和觀察的產物,讀了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書中列舉了許多典型事例,對“新美國模式”和“萊茵模式資本主義”進行了深入而有趣的比較研究(作者顯然對萊茵模式更為讚賞有加)。新美國模式包括以美國為代表的所有講英語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在美國與英國之間也有不少差別。萊茵模式包括以德國為代表的歐元區國家。作者把日本和跨國公司也包括在萊茵模式資本主義的範疇內,卻把法國看做介乎兩種模式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模式。
媒體評論
中譯本序言
60年代末,我參加了《美國的挑戰》一書的撰寫工作,這本書是由讓-雅克·塞爾旺-施萊貝爾署名發表的。此書在全球各地曾是一本暢銷書。這本書的目地是讓輿論,特別是歐洲輿論
關心正在日益增長的美國經濟體制的實力。當時,提出這種看法還是很新穎的,因為,我們不要忘記,自50年代末以來,隨著歐洲共同市場的啟動,共同市場的創始國像後來的亞洲“龍”和“新興市場”一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到了90年代初,人們不再談論《美國的挑戰》,而是談論《美國的衰落》了。今天舊事重提是為了說明,有時連最確定無疑的事情也不能下斷語了。當時的《財富》雜誌曾發表一篇長
文,現在看,連這篇文章的標題都有點使人吃驚:《美國造即將消失》。那時,紐約市中心的象徵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人收購了。麻省理工學院在它那篇題為《美國造即將消失》的著名報告裡,痛心地分析了美國工業衰退的原因。這份報告的作者強調指出,美國的工藝技術統治終結了,同美國的對手——歐洲和日本相比,它缺乏工人和管理幹部的競爭能力。
此後不久,我於1991年寫了《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一書,這本書已被世界五大洲譯成20種文字出版,其中包括這箇中文譯本。我在本書中分析了兩大資本主義模式之間,即新美國資本主義(1980年裡根總統發動新保守主義革命以後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與萊茵模式資本主義之間的深刻分歧。萊茵模式遍布於萊茵河谷的所有國家,從奧地利到荷蘭,包括今日屬於歐元
區的大陸歐洲所有的國家,只是各國的具體表現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萊茵模式的典型形式是“社會市場經濟”,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建立在企業自由與競爭之上的經濟,但是,市場在這種經濟中只是一個繁榮經濟的工具,目標卻帶有社會性質,即在社會各階層之間公平分配這種繁榮。從這個角度看,萊茵模式中最先進的機制是大公司的共同管理制度,這種共決制在德國是強制實施的。按照共決制,公司監事會的組成,一半是股東,另一半是雇員代表。當時我得出的結論是,同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相比,萊茵模式具有雙重優越性:一方面,它在經濟上更有效率,從勞動成本的比較中便可以看出:1998年工業部門中的平均時工資,德國是28.7歐元,法國是25.5歐元,美國只有20歐元;另一方面,萊茵模式在社會領域方面更加平衡,因為它保障了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一種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這種社會保障制度部分地同比美國更為平等的收入分配製度聯繫在一起。不管怎么說,我至少預見到了,正如“疲軟的貨幣趕走了堅挺的貨幣”,“壞的資本主義”也壓倒了“好的”資本主義。但是,當時我自己也確實沒有想像到近幾年出現的這種令人瞠目的轉折,美國經濟正在遙遙領先於歐洲經濟,尤其是萊茵國家經濟。這是又一次《美國的挑戰》,是2000年的挑戰。
德國人對這種轉折的反應象徵性地表現在一個可能是德國統一以來最重要的日子裡——1996年6月15日,這天是星期六,歐洲杯足球賽半決賽的前夕,對於是英國足球隊。儘管這場球賽有很大的吸引力,卻有30萬人走上波恩街頭示威遊行,這是1945年以來在德國規模最大的工會遊行。更有甚者,是產階級也走上了街頭,這可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他們喊出的口號非同尋常:“反對德國社會美國化!”這個口號本身就象徵著“兩種資本主義之戰”進入了第二個回合。近半個多世紀以來,“American way of life”曾經使全世界,特別是德國人走火入魔,現在卻被棄之如敝屐!
……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美國回來了
美國的“垃圾股”
屈辱過多,且信心不足
美國的新挑戰
美國呀,美國
美國實力的基礎
美國回來了!
第二章 美國倒退了(America backwards)
一分為二的美國
愛慕虛榮者的火坑
學校病了、醫院病了、民主也病了
工業在衰退
赤字的夢魘
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第三章 金融與榮譽
“類似一種妄想症”
螺旋式上升的虛張聲勢
市場的規律
對失敗者的犒賞
第四章 盎格魯—撒克遜式保險業對峙阿爾卑斯式保險業
第五章 另一種資本主義
第六章 萊茵模式的經濟優越性
第七章 萊茵模式的社會優越性
第八章 萊茵模式的衰退
第九章 為什麼最不完善的卻占了上風?
第十章 德國的第二條教益
第十一章 法國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
結束語
附錄一 在布魯日市的兩次報告
附錄二 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宣言(草案)
附錄三 衰落的資本主義
譯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