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奸宄
jiānguǐ
【evildoer;malefactor】 犯法作亂的壞人
寇賊奸宄。——《書·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並至。——《左傳·成公十七年》
奸宄jiānguǐ [evildoer;malefactor] 亦作“ 奸軌 ”。亦作“奸宄”。違法作亂的事情。
奸宄
jiānguǐ
【evildoer;malefactor】 犯法作亂的壞人
寇賊奸宄。——《書·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並至。——《左傳·成公十七年》
暫遇奸宄是商代的主要罪名之一。 暫,讀作漸,詐欺;遇,讀作隅,奸邪;奸宄,做壞事,在外為奸,在內為宄。 意即,詐偽,奸邪,犯法作亂者,處以死刑,滅絕其全家。
宄,意指奸邪、作亂——《說文解字》:“宄,奸也。外為盜,內為宄。”也泛指壞人,歹徒——《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
部首筆畫 詳細釋義 康熙字典gān。乾犯;請求;亂。 jiān。通“奸”;自私。 奸是一個漢語漢字,《說文》解釋為“私”“竊”的意思。常言道:“三個女人一台戲”,這個字充滿了色情和...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 拓展信息語出:明 祁彪佳 《救荒雜議·編甲議》:“詭宄之徒,所在愈伙,將來攘臂橫行,即是此輩。”
解釋: 詞語分開解釋:內宄,部內部作亂。
解析告奸,告發陰私奸宄。
詞語信息語出:《東觀漢記·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員,朋黨搆姦,罔上害民,明府以惡為善,以直從曲。”
kòu jiān ㄎㄡˋ
拼音 引證解釋拼音 jiān guǐ 注音 ㄐㄧㄢ ㄍㄨㄟˇ引證解釋 見“ 姦宄 ”。 ...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