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之腸

女媧之腸

女媧之腸神名。《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註:“或作女媧之腹。”又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女媧之腸神名。《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註:“或作女媧之腹。”又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基本資料

商王十乾“廟號”源於女媧之腸。西周以牝雞無晨號召天下,氏族及其女祖地位下降,但宋、楚卻保留了商俗巴蜀還有夏俗。蛇身當由女媧之腸演變。十神相當於阿提卡十個鄂拜,為氏族部落結構中的單位。有複雜的糾結纏繞關係。對偶神下身的纏繞就是要反映這種結構。列維史特勞斯的圖騰運算元也是要揭示此結構。東漢時南陽的瓦解中的氏族部落最先引起關注和研究,而後在山東發現更多的同態氏族。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

有禹攻共工國山。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有大澤之長山。有白氏之國。西北海之外,赤水東,有長脛之國。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谷,使四鳥。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相關典故

女媧是母神,也是生殖之神。古人對於人體構造不甚清晰,所謂女媧之腸,其實是生殖崇拜的一種。以生命的力量對抗蒼天,這本身就令人為之動容。在山海經的設定里,共工是祝融之子,炎帝的重孫。如果說共工是我們的先民,則女媧本人,早已是先民之神,兩者固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關於共工譜系,詳見於此:“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訁夭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非常簡短,但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祝融生共工,祝融是火神,共工是水神,即火生水;二是共工生后土,即水生土。后土者,地母也。土葬的老墳頭,多半立一塊“后土”牌,后土神兼管陰司。水火共生,水土生克,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樸素的相生相剋觀念由來。地水風火,是原始唯物主義的依據。按山海經中,關於治水或水患的記載不勝枚舉。比如說:“先除水道,決通溝瀆”(先疏通主要水道,再開挖旁支溝瀆以供分流),是相當先進的治水方法。說明在先民的生活中,與水患的搏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鯀是個偉大的犧牲者,竊息壤救人世的行動,不亞於西方竊火的普羅米修斯,卻因為“不待帝命”被天帝殺害,這一點證明至少在成書之日,原始的皇權思想已經形成。而禹則是個隨時而化的智者,並因此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是否可以做這樣的推想:在遠古洪荒,人類在和一場大洪水搏鬥。有人築壩(息壤?)以阻擋洪水,卻被無情的洪水吞沒。後世的承繼者卻以卓越的治水經驗,改變了生存環境。當然,也可能是自然環境(天帝)自行的好轉。以上是關於山海經中女媧及共工這兩個人物的考證。然而使我真正動容的,還是另一段記述:“共工臣名曰相繇(亦稱為相柳),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鳥欠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崑崙之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