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印刷的時候,先就一塊版印上一種色;再把這張紙覆在另一塊版上,使版框完全精密地互相吻合,再印上另一種色,一張兩色的套色印刷物就完成了。假如印刷的時候粗心大意,兩塊版不相吻合,或者刻版的時候兩塊版上的字位置算得不準確,那么,印成之後,兩色的字就會參差不齊,無法閱讀。如果要套多種顏色,都可以照這辦法去做,不過套色越多,印刷起來越費事,所以需要極其熟練的技術。這樣用各種顏色套印出來的書,如果印在潔白的紙上,真是鮮艷奪目,美不勝收!這種套印的方法,至遲在公元十四世紀的元代就已經發明了。元代的時候,中興路(今湖北江陵)所刻《金剛經注》,就是用朱墨兩色套印的,這是現存最早的套色印本。但是到明代公元十六世紀末,這方法才得以廣泛流行。明代萬曆年間閔齊伋、閃昭明、凌汝享、凌濛初、凌瀛初都是擅長這種印刷術的名家。在清代,這種技術也得到相應的發展。這種套色技術結合著版畫技術,便產生出光輝燦爛的套色版畫。明代末年原版《十竹齋畫譜》和《箋譜》就是很好的樣本。一張版畫呈現著各種顏色,淺深濃淡,陰陽向背,無不精細入微。有的古版畫的確是藝術上的珍品。
套色順序
套色順序 (color sequence), 在多色印刷中,按一定的顏色順序將分色版依次套印在承印物上的顏色順序必須遵循的原則
(1)透明度差、遮蓋力強的油墨色序靠前,透明度好的油墨色序靠後;(2)黑色排在第一色序,是為了套印準確;黃色排在最後一個色序是因為在溫壓濕的狀態下,其他油墨在黃墨上的附著力很差,故把黃色放在第四色。
(3)以文字和黑色實地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採用青、品紅、黃、黑。但若有黑色文字或實地套印黃色實地,則應該把黃色放在最後一色;
(4)以色調的冷暖來確定印刷色序,暖色調為主的印刷品,先印青、黑、後印品紅、黃;冷色調為主的印刷品,先印紅,後印青。
(5)墨量小的先印廣告筆,墨量大的後印禮品筆;
(6)當印刷中有平網和實地疊印時,一般先印平網,後印實地。
(7)印刷時套印要求比較高的兩種色,可以安排這兩種色在相鄰兩個色組印刷,以提高其套準精度。
(8)紙張平滑度差時,顏料顆粒度粗的油墨放在第一色印;紙張緊度差時,淺色先印。
專色的印刷也基本遵循以上規律,需要在實踐中總結,實驗,找出最能表現預期效果的色序。
四色印刷的印刷色序,可以有24種不同的排列組合,選擇符合油墨特點和疊印規律的印刷色序,才能使印刷品的色彩更忠實於原稿,才能使圖像層次清楚、網點清晰,實現正確的灰平衡。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印刷色序,最大程度的消除相互疊印、油墨本身的缺陷以及紙張質量等不利因素,才能獲得高質量的印刷品。
在四色印刷中,畫面亮調部分,各色網點多為並列組合;而中間調部分的各色網點、則部分疊合在一起、部分仍組合形式;暗調部分的各色網點,則幾乎是完全疊合在一起了。所以印刷色序對亮調部分影響不大,在中間調和暗調部分則受影響較大,因為即使是透明度很好的油墨,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遮蓋性,另外在濕壓濕印刷過程中,先印刷的油墨在印刷下一色時,會被橡皮滾筒粘走一部分,這樣先印的墨色便不能完全的呈現,而後印的墨色則能夠充分地呈色。所以,一般會將能表現原稿主體色調的顏色安排在靠後的色序。
不能不看的十四條原則
印刷色序會直接影響印刷產品的質量,為了獲得良好的複製效果,必須遵循下列原則:1.根據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線上,反射率越高,油墨亮度越高。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黃>青>品紅>黑。
2.根據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取決於顏料和連線料的折光率之差。遮蓋性較強的油墨對疊色後的色彩影響較大,作為後印色疊印就不易顯出正確的色彩,達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強的後印。
3.根據網點面積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況網點面積小的先印,網點面積大的後印。
4.根據原稿特點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屬暖調,有的屬冷調。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調為主的先印黑、青,後印紅、黃;以冷調為主的先印紅,後印青。
5.根據設備的不同排列色序:一般情況下單色或雙色機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為宜;四色印刷機一般先印暗色,後印亮色。
6.根據紙張的性質排列色序:紙張平滑度、白度、緊度和表面強度各有不同,平、緊紙張先印暗色,後印亮色;粗、松的紙張,先印明亮黃墨,後印暗色,因為黃墨可以遮蓋掉紙毛和掉粉等紙張缺陷。
7.根據油墨的乾燥性能排列色序:實踐證明,黃墨比品紅墨的乾燥速度快近兩倍,品紅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著性最慢。乾性慢的油墨應先印,乾性快的油墨後印。單色機為防玻璃化,一般最後印黃色以以便迅速結膜乾燥。
8.根據平網和實地排列色序:複製品有平網和實地時,為取得好的印刷質量,使實地平服、墨色鮮艷厚實,一般先印平網圖文,後印實地結構。
9.根據淺色和深色排列色序: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而加印淺色的,先印深色,後印淺色。
10.風景類產品的青版圖文面積遠大於品紅版,依據圖文面積大的色版後印的原則,宜採用黑、品紅、青、黃色序。
11.以文字和黑實地為主的產品一般採用青、品紅、黃、黑色序,但不能在黃色實地上印黑文字及圖案,否則由於黃墨粘度小,黑色粘度大而產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實的現象。
12.對於四色疊印區域很小的畫面,套色順序一般可採用圖文面積大的色版後印的原則。
13.金、銀色產品,由於金墨、銀墨的附著力很小,金、銀墨應儘可能放在最後一色,一般情況下不宜採用三次疊墨印刷。
14.印刷的色序要儘量與打樣時的色序保持一致,不然就追不上打樣的效果。
相關設備
德國海德堡四色機、機組式凹版印機、套色凹版印刷機等浮雕微結構印刷
申請號/專利號: 200910196236本發明涉及一種定位套色浮雕微結構印刷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浮雕型光學微結構層和油墨色定位嵌套的一體化在線上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把微結構區域作為印刷的一個專色,在指定位置印刷成型油墨,該油墨區在未完全乾燥固化狀態下,通過下一印刷版輥上的浮雕微結構母版輥定位貼合、鑄壓,使油墨嵌入母版上的浮雕微結構凹槽,在承印材料和微結構圖像包覆區對油墨進行乾燥的鉸鏈固化成型,母版輥上的浮雕形微結構完全鏡像複製到承印物的油墨表面,該複製成型區作為一個套色印刷在指定的位置,能和前後印刷色連線,形成±0.15mm的套位精度。本發明能實現與普通印刷進行定位套色和母版上的圖案與油墨印刷的精確定位。
申請人/專利權人: | 上海冠眾鐳射科技有限公司 |
申請人地址: |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運河北路1185號 |
發明設計人: | 胡繼偉;姜振飛;桑建新;董耀宗;王青 |
代理人: | 吳乾權 |
專利類型: | 發明專利 |
分類號: | B41M3/06;B41F33/00;B41M7/00;B41N1/06 |
套色不準現象解析
在絲網與膠印的配套生產過程中,因為兩種印刷方式的印跡不匹配而產生的套色不準現象是較為常見的問題之一。其出現的原因涉及多方面,通過細緻的分析,採用認真的工藝控制和自動調節技術,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提高效益。印前設計
作為一名設計人員,不僅要對色彩學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對各種不同印刷方式的優缺點也要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在產品的設計上有的放矢,發揮長處,避開短處。只有既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又擁有良好印刷適性的作品才能做得比較長久。在四色網目調的印刷上,膠印以其高分辨力、低成本當仁不讓。而絲網印刷又能體現一些其它印刷方式所不能達到的特殊效果,如:布紋、冰花、磨砂等。凹印兼有膠印的高速穩定和絲網的墨層厚實等特點,可運用到大面積的底色印刷中去。在膠片的製作方面,絲網因其自身具有拉伸性,在製作與膠印1:1套色的膠片時,主要套色圖案應做得比膠印膠片略大一些。這樣在實際印刷中,發揮絲網墨層厚、遮蓋強的特點,可有效避免漏底漏空現象的出現。在工序色次的安排上,則根據印刷機的速度、穩定性等特點,儘量遵循先膠印後絲網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