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技術的定義
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印刷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色彩管理技術也應運而生。色彩管理技術不僅用於印刷行業,在其他與顏色信息複製和傳遞相關的領域都是必不可少的。
色彩管理技術實現的關鍵步驟
1.提供和處理色彩描述檔案
輸入設備總是能夠比輸出設備記錄更多的顏色,要使輸入設備色域能被輸出設備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通過色域映射功能將輸入設備所記錄的色彩信息映射到輸出設備能夠表現的色域上。色彩管理系統通過輸入與輸出設備的色彩描述檔案,提供和處理兩者之間的映射數據。
2.色彩空間轉換
色彩空間轉換是色彩管理系統的基礎。
3.色彩匹配
色彩匹配是指在色彩管理系統中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方法生成系統中各種設備的特性描述檔案,使掃描、顯示、打樣與印刷的顏色在校準後保持一致。進行色彩匹配首先要將源設備和目的設備的色彩空間轉換到標準色彩空間(完成色彩空間轉換),即進行設備色彩特性化。可以根據測試數據建立特徵化模型,也可以藉由支持ICC標準的設備特性檔案(ICC Profile)描述。目前,建立設備特徵化模型的方法有:色彩分量線性化加矩陣方法、多項式回歸方法、三維查找表法、神經網路轉換法等。以上方法各有優缺點,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和要求靈活選用。
完成設備色彩特性化後,就可以完成不同設備間的色彩匹配了。即色域比較大的設備上的色彩在色域比較小的設備上的最佳化表現。這是色彩管理過程的核心步驟,設備的標定和特徵化都是為了色彩匹配做準備。
色彩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前景
色彩管理技術只能做它能夠做的事。如果認為藉助於色彩管理技術就能複製出印刷工藝本來複製不出來的色彩,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任何印刷設備的色域均有明確的界限,無論採用什麼方法也不能逾越這個界限。此外,在色彩管理過程中,還存在量化誤差、插值誤差、色域映射中的色彩誤差、色域映射算法的局限性,以及算法亟待改進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解決和完善!
當前,色彩管理技術有很多種,這使得用戶在選擇時變得相當困難,因為由一個普通用戶來評估不同色彩管理系統在邏輯結構和性能上的差別是不現實的。
技術的發展總是與需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色彩管理技術之所以能取得驚人的進步,其原動力就來自於市場需求。色彩管理從嚴格意義上說是屬於系統一級的,那么色彩管理功能自然應該由系統軟體開發商集成到作業系統中;只有在系統一級上提供對色彩管理的底層支持,色彩管理的用途才會更廣泛,適用面也更寬廣。但迄今為止,色彩管理軟體還是以插入的方式集成在套用軟體中,成為一個只能為該套用軟體使用的系統。
期望色彩管理達到這樣的目標:印前操作人員或者普通用戶不必懂得色彩匹配的基本原理,甚至不用知道CMYK是怎么一回事,而彩色複製卻能夠照常進行。色彩管理系統應該像計算機或電視機的內部工作原理一樣,使用者不需要掌握它,但可以照常使用。當普通用戶可以輕而易舉地操作色彩管理系統時,它肯定已經成為一項相當成熟的技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