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滅後晉之戰

契丹滅後晉之戰

契丹滅後晉之戰,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後,拒絕再臣事契丹。天福八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為迫晉臣服,在降將楊光遠、趙延壽勸誘下,乘中原饑荒、後晉國用困竭,決定興師南伐。

基本信息

後晉天福八年至開運三年(契丹會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契丹軍數次南下,攻滅後晉的戰爭。

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後,拒絕再臣事契丹。天福八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為迫晉臣服,在降將楊光遠、趙延壽勸誘下,乘中原饑荒、後晉國用困竭,決定興師南伐。十二月,以盧龍節度使趙延壽率山後媯(今河北懷來東南)、檀(今北京密雲)、雲、應(今山西大同、應縣)等州及盧龍兵共5萬人為前鋒,太宗自率軍10餘萬繼後,出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攻晉;另以偉王耶律安端率軍入雁門關(今山西代縣西北)趨太原策應。九年(開運元年,944)正月,契丹前鋒軍陷後晉糧儲重鎮貝州(今河北清河西),進占南樂(今屬河南),耶律德光牙帳設於元城(大名東北);耶律安端軍破代州(今代縣),逼近忻州(今屬山西)。後晉出帝聞知,遣使致書契丹,求修舊好,遭拒,遂以黃河為障,部署防禦。命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進駐戚城(今河南濮陽北);遣張彥澤戍黎陽(今濬縣東北);出帝自率禁軍抵澶州(今濮陽);以劉知遠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抵禦契丹耶律安端軍。耶律安端軍攻秀容(今忻州)受挫,被殺3000人,餘眾逃至鴉鳴谷(今山西壽陽東南),出潞州(今長治),東與契丹主力會合。二月初,出帝遣石贇、何重建、白再榮、安彥威等分守麻家口(今山東鄄城東北)、楊劉(今東阿東北楊劉鎮)、馬家口(今聊城東)、河陽(今河南孟縣南)諸津要;耶律德光知後晉正面防守嚴密,右翼空虛,遂以部分兵力攻戚城,另遣耶律麻答率兵數萬攻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搶占馬家口,鉗擊正面晉軍。晉廷遂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神武統軍皇甫遇等率兵萬餘,沿河水陸並進,疾趨阻截。及至馬家口,契丹步騎萬餘已於河東築壘,正掩護後續數萬兵渡河。晉軍乘其半渡而擊,拔其壘。東岸契丹軍潰敗,西岸契丹軍見勢而逃,被溺死、俘斬各數千人。時戚城攻戰相持不下,耶律德光偽棄元城,佯作退兵,伏兵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誘晉軍出戰。適值霖雨,後晉軍旬日未出,伏擊落空。三月初一,耶律德光親率軍10餘萬再次與晉軍交戰。兩軍於澶州城北鏖戰至暮,皆死傷甚眾。契丹軍乘夜退營30里,旋撤兵北歸。

契丹撤軍後,晉廷遣軍收復失地,調整部署,擴軍備戰。四月,令高行周戍澶州;命李守貞討青州(今屬山東)楊光遠叛軍。八月,以劉知遠為北面行營都統,杜威為都招討使,統領河北、山東、河南諸地防務;閏十二月,李守貞破青州,殺楊光遠。耶律德光率大軍二次南下,至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分兵攻掠邢、洺(今邢台、永年東南)、磁(今磁縣)三州。開運二年正月,後晉護國節度使安審琦等以數萬兵於安陽水(今河南安陽北安陽河)南,列陣阻截。十五日,義成節度使皇甫遇率數千騎前出偵察,至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猝遇數萬契丹軍,且戰且退,至榆林店(今河南安陽北),苦戰半日,雙方殺傷甚眾。日暮,安審琦率軍往救,契丹軍見勢回師北走。後晉乘勢轉守為攻,集諸軍於定州(今屬河北),命杜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統軍北上。三月,後晉軍連克泰州(今河北清苑)、滿城(今滿城北)、遂城(今徐水西北)。後聞契丹8萬騎反攻將至,杜威懼戰,退至陽城(今清苑西南)白團衛村,立柵為營。契丹軍追及,圍之數重。時北風大起,契丹出奇兵斷其糧道,耶律德光令騎兵下馬拔鹿角,變騎為步,沖晉軍營陣而入,短兵奮擊,縱火揚塵以助其勢。晉將藥元福、皇甫遇等率先領精騎從營寨西門突擊,符彥卿等引萬餘騎繼後橫擊,李守貞令步卒盡拔鹿角出擊,契丹軍未及上馬,大敗而逃。

後晉恃陽城之捷,輕視契丹,欲伺機北伐。契丹攻晉接連受挫,不甘罷休。三年七至九月,耶律德光指使趙延壽及瀛州刺史劉延祚詐降,誘後晉出兵接應。出帝不察真偽,即命杜威、李守貞等會兵廣晉(今大名東北),將宿衛禁軍悉調隸杜威麾下,企圖先取瀛(今河間)、莫(今任丘北鄚州鎮),安定關南,爾後進取幽州。十一月,杜威率兵30萬抵瀛州,聞契丹將高模翰已引兵潛出,遂遣偏將梁漢璋率2000騎追擊,漢璋戰敗被殺。杜威聞訊,退兵武強(今武強西南)。耶律德光乘勢率大軍沿易、定趨恆州(今正定)。時張彥澤與杜威合兵返恆州,進至滹沱河,中渡橋(正定東南)已被契丹軍占領。張彥澤率騎爭奪,契丹軍焚橋,兩軍夾河而陣。耶律德光遣別將蕭翰等迂迴晉軍之後,搶占欒城(今欒城西),扼晉軍糧道及退路。十二月,後晉都指揮使王清自請率兵2000前出,為大軍入守恆州開道。但杜威心懷異志,怯懦懼戰,不許大軍繼進,致使王清所部皆戰死,主力亦陷入包圍。杜威以窮途末路為由,謀舉軍投降。耶律德光佯許立其為帝,杜威迫將士出降。契丹軍乘晉後方空虛,揮師南下,直入後晉東京(今河南開封),出帝奉表降,後晉滅亡。

此戰,歷時數年,幾經反覆。契丹初戰受挫後,因形應變,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深入的方略,乘晉軍精銳全部出動之機,以騎兵突起反攻,直取東京滅晉。晉廷小勝輕敵,傾軍出戰,致後方空虛;交戰中,主帥懼戰叛降,導致敗亡。

五代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