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武帝三教詩

《奉和武帝三教詩》是南北朝詩人智藏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奉和武帝三教詩

心源本無二,學理共歸真⑴。

四執迷叢藥,六味增苦辛⑵。

資緣良雜品,習性不同循⑶。

至覺隨物化,一道開異津⑷。

大士流權濟,訓義乃星陳⑸。

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親⑹。

老氏貴裁欲,存生由外身⑺。

出言千里善,芬為窮世珍⑻。

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⑼。

近識封岐路,分鑣疑異塵⑽。

安知悟雲漸,究極本同倫⑾。

我皇體斯會,妙鑒出機神⑿。

眷言總歸轡,回照引生民⒀。

顧唯慚宿植,邂逅逢嘉辰⒁。

願陪入明解,歲歲有攸因⒂。

作品注釋

⑴心源:心理作用或思想覺悟的根源、起因。佛家將一切精神現象統稱之為心,與意、識等概念相同。真:真理、真諦。

⑵四執:亦作四大,佛家認為構成所有物質現象的基本要素為地、火、水、風等四種原素,即為四執或曰四大。迷叢藥:因為四執(即四大)又名四迷,故稱其為迷惑人性的藥餌。六味:佛教中指人的眼、鼻、耳、舌、身、意等六種感覺器官所攝取的種種印象,其意義大致相當於六根、六識、六情。

⑶資緣:資質與機緣。良:確實。循:沿襲、相雷同。

⑷至覺:徹底的覺悟。物化:此處系指物我同化的境界。異津:另外的、特殊的道路、途徑。

⑸大士:指極有德行的人。權濟:權宜、權衡,因時因勢因利而制導。訓義:有關道義的教誨。星陳:如同星星一般密密地而又明顯地陳列。

⑹周孔:周公和孔子。周公名姬旦,周武王之弟,為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因封於周,史稱周公。他曾輔佐武王擊滅商湯,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擔任攝政,又平定叛亂、分封諸侯、建設東都、製作禮樂,很有作為和貢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曲阜(山東省曲阜市)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周遊列國、鼓行仁政、整理文獻、開展教育,做出很大的成績,產生巨大的影響。尚:推崇、崇尚。肇:初,始,起源於。君親:儒教之三綱分別為君臣、父子、夫婦。

⑺老氏: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亦稱太史儋、老萊子,楚國苦縣(河南省鹿邑縣)人。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創始者,後代道教奉之為教主。裁欲:節制種種生理上的欲望。外身:指外界的環境條件。

⑻芬:美名盛德。窮世:世世代代,為窮年累世之簡稱。

⑼三明:佛教名詞,指佛祖和阿羅漢所擁有的以智慧型力量破除愚昧的三種神通,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臻:達到。

⑽封岐:封山與岐山。封山在河北省邢台市以西,綿延數百里,直接太行山,為邢侯初封之地。岐山在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西周興起於此。分鑣:分道揚鑣,各行其路。鑣原意為馬勒口。異塵:猶言異途。

⑾漸:漸進。究:徹底地研究、探測。同倫:同類。

⑿我皇:指梁武帝蕭衍。體斯會:即體會斯,體察到這點。妙鑒:英明的審鑒和識別。機神:極言覺悟之深徹。

⒀眷言:關心的言詞。轡:駕馭牲口的韁繩,代指各種事物的關鍵、要領。回照:反照。生民:人民、老百姓。

⒁顧:只。宿植:過去的作為,一般系指前世種下的善根。邂逅:不期而遇。嘉辰:平常通指美好的時光,此處大言為國運昌明的時期。

⒂明解:透徹的理解和覺悟。攸:所。

創作背景

武帝指南朝梁武帝蕭衍。三教指儒、道、佛三種宗教或學說。蕭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崇尚佛教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曾經多次捨身入寺(以他自己的名義請人代他出家),平時提倡尊儒崇佛,又曾多次召集文人、僧侶辯論儒佛之義蘊,並親筆寫作了論說儒、道、佛三教的詩文。這首詩即奉命酬和梁武帝《三教詩》之作。智藏是梁武帝的受戒師,與梁武帝的關係非同一般,對梁武帝崇尚佛教的行為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智藏在詩中儘可能公允地評論儒、道、佛三教之異同,但對皇權不得不多作歌頌。這首詩說理清晰明了,文辭精煉準確,論述事物之因果始末亦井井有序。

作者簡介

智藏(458—522),亦名淨藏,南北朝時南朝齊梁之際南京開善寺僧。俗姓顧,吳郡吳縣(江蘇省蘇州市)人。年十六,代宋明帝劉或出家,先後師事僧遠、僧佑、弘宗等著名高僧。梁武帝蕭衍時,敕住興皇寺,時備諮詢,極享禮遇,皇太子蕭統尤加敬接,待以師禮。智藏精通經論戒律,善於講解註疏,與僧旻、法雲並稱為梁代三大法師。智藏著述極豐富,主要有《成實論義疏》、《法華經義疏》、《涅盤經義疏》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