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澳大利亞隧道爆破專家奧利弗·伍德沃 (布倫丹·考威爾飾)在好友家遇見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女 (貝拉·希思科特飾)並產生了朦朧的好感,而年齡的障礙讓伍德沃在愛情面前猶豫不決。戰爭爆發以後,伍德沃應徵加入了軍隊,準備前往歐洲戰場為國效力。1917年,伍德沃忍痛告別了美麗善良的女孩,穿越德國陣地前往西部前線。身為爆破專家的伍德沃主要工作是和他的戰友們秘密開鑿一條隧道工程,鋪設炸藥直抵敵人要害。面對如此艱巨而殘酷的戰爭使命,伍德沃和戰友們忍受著地下惡劣的環境。戰爭的總指揮根據戰爭局勢臨時命令伍德沃在凌晨四點之前完成炸毀紅堡的任務,這意味著要翻出戰壕,穿過無人區安置炸藥,是極其危險的軍事任務。地面上方,敵軍的炮火兇猛異常,每分每秒都有士兵傷亡。面對少尉的質疑,伍德沃以身作則帶領戰友衝破重重火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軍事任務。伍德沃也因此和戰友們在血雨腥風之中建立了牢不可摧的友誼。將軍制定了爆破德軍占領的60號陣地的終極任務,正當一切進展順利之時,敵軍的勘探小組的出現使計畫陷入危機。為了完成最終的任務,伍德沃部署戰友排除了敵人對整個計畫的干擾。伍德沃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挖掘出了龐大的地下隧道,並在60號陣地的地下埋藏了大量的炸藥。倒計時開始,伍德沃親手按下了啟動開關,瞬間火光沖天,60號陣地上空恍如白晝,驚天爆炸聲轟動了整個西線戰場,德軍上萬大軍也隨著爆炸聲瞬間消亡。這場著名的戰役也成功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為戰爭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伍德沃和他的戰友以及千千萬萬為正義而戰的軍人們用生命譜寫了這場非凡而真實的戰爭之歌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布倫丹·考威爾 | 奧利弗·伍德沃 | 配音 李智偉 |
傑拉德·勒帕斯基 | 威廉·沃德爾 | |
貝拉·希思科特 | 瑪喬麗·沃德爾 | 配音 季冠霖 |
哈里森·吉爾伯特森 | 弗蘭克·提芬 | |
傑奎琳·麥根斯 | 愛瑪·沃爾德 | |
阿登·楊 | 布雷迪·諾斯 | |
蓋東·格蘭特利 | 諾曼·莫里斯 | 配音 劉九格 |
Steve Le Marquand | 比爾·弗雷澤 | 配音 張瑤函 |
安東尼·海斯 | 威廉·邁克布萊德 | 配音 陸揆 |
里昂·福德 | 羅伯特·克萊頓 | |
John Stanton | 將軍朗伯 | |
瓦維克·楊 | 佩爾西·馬斯登 | |
Bob Franklin | 小孩 | |
Tom Green | 哈欽斯 | |
David Ritchie | 大隊長富斯赫勒 | |
Alex Thompson | 瓦爾特·斯內登 | |
Marcus Costello | 厄恩斯特·華格納 | |
Martin Thomas | 米克·奧唐奈 | |
Kenneth Spiteri | 卡爾·巴貝克 | |
Alan Dukes | 吉姆·斯內登 | |
Andy Bramble | 維爾福·皮戈特 | |
Chris Haywood | 威爾森·拉特利奇上校 | 配音 趙曉明 |
Juliana Dodd | 伊莎貝爾·沃德爾 | |
Fletcher Illidge | 柯林·沃德爾 | |
Morgan Illidge | 戈登·沃德爾 | |
Nikki Fort | 索恩夫人 | |
Alice Cavanagh | 艾格尼絲 | |
Mahala Wallace | 尤妮斯 | |
Kristopher Bos | 戰士 | |
Ian Sparke | 神父 | |
Duncan Young | 湯姆·德懷爾 |
職員表
製作人 | Bill Leimbach、David Roach、Michelle Russell、傑瑞米·西姆斯、Ross Thomas |
導演 | 傑瑞米·西姆斯 |
副導演(助理) | Jamie Crooks、Chris Evans、Nick McKinnon |
編劇 | 大衛·洛奇 |
攝影 | 托比·奧利弗 |
配樂 | Cezary Skubiszewski |
剪輯 | Dany Cooper |
選角導演 | Kirsty McGregor |
藝術指導 | Clayton Jauncey |
美術設計 | Sam Hobbs |
服裝設計 | Wendy Cork、Ian Sparke |
視覺特效 | Ron Roberts |
布景師 | Rolland Pike |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 .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備註 |
2011年 | 美國洛杉磯紐好萊塢波特海灘電影節 | 長篇部門 | 傑瑞米·西姆斯 | 提名 |
2010年 | 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傑瑞米·西姆斯 | 提名 |
獲獎記錄資料來源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真實故事。1914年6月,當戰爭的導火索塞拉耶佛事件正式爆發以後,由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和英、法、意、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迅速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大主要戰線。其中英、法、比對德作戰的西線最為慘烈,而該片的背景就是發生在這裡。
1917年6月17日,在西線戰場,德軍嚴守比利時60號高地下,一場19分鐘的爆破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從倫敦到都柏林都切身感受到這場驚天震動。這場爆破的地下功臣正是澳大利亞第一地道兵團。當時帶領全隊的奧利弗·伍德沃戰後更因其傑出貢獻被授予野戰軍少將軍銜,成為僅有的四名被授此榮譽的澳大利亞人之一。然而這群地下勇士之中的倖存者回到家鄉之後竟把這段往事深埋心底,終生未曾提及。
時隔90載,該片的編劇大衛·洛奇及導演傑瑞米·西姆斯偶得這位當時的全隊領袖,即影片靈魂人物奧利弗·伍德沃的戰爭回憶日記,查閱大量戰地資料,完成了影片的創作 。
製作發行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澳大利亞2010年4月15日 澳大利亞2010年4月25日 中國2010年6月12日(上海國際電影節) 美國2010年8月19日 (紐約國際電影節) 紐西蘭2010年8月26日 美國2010年10月8日(漢普頓國際電影節) 美國2010年11月1日(薩凡納國際電影節) | 日本2011年1月21日 芬蘭2011年3月9日 中國2011年3月11日 法國2011年3月26日 美國2011年3月31日(威斯康星電影節) 美國2011年(紐波特比奇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2012年11月9日 |
主創單位
製作公司 | 1. New South Wales Film & Television Office [澳大利亞] 2. Pacific Film and Television Commission [澳大利亞] 3. Screen Australia 4. Silence Productions 5. Lucky Country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 | 1. Transmission [澳大利亞] (2010) 2. Amazing D.C. [日本] (2011) 3.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2010) 4. Ascot Elite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10) 5. Momentum Pictures [英國] (2010) 6. Vision Films [波蘭] (2010) 7. Falcon Films [黎巴嫩] (2011) |
製作發行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以其獨特的視角, 將戰爭的主角鎖定在一群默默無聞卻英勇無畏的隧道兵身上,真實地展現了戰爭的無情與悲壯,極端環境下人格的偉大、友誼的珍貴,以及人們渴望和平的強烈心聲。而在細節的處理上,該片出色地還原了真實戰場中激烈緊張的氣氛,無論他們在狹窄逼仄的隧道中摸索,在潮濕陰暗的泥沼陣地滾爬,還是倉促躲避頭頂的轟炸,都能讓觀眾切身地感受到戰爭無處不在的殺傷力。
該片巧妙地採用了兩條主線穿插的敘事手法,讓它有別於同類型影片。在戰爭主線之餘,與之平行的另一條敘事線索抓取了主人公隧道專家伍德沃在家鄉與其心愛的姑娘經歷的點點滴滴。他們的愛情並沒有驚心動魄的橋段,但二人鮮明可愛的個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襯托出愛情對於心靈的慰藉 。 (北京青年報評)
該片一開場便讓人繃緊了神經,營造出了緊張炫目的戰爭氣氛。遠鏡頭的全景展示了一個硝煙瀰漫、戰火紛飛、恢弘壯觀的戰爭場面。片中大量運用的色彩渲染和震撼驚險的爆炸效果,足以讓觀眾仿佛身臨戰爭前沿一般。該片在處理戰爭場面和人物內心方面極具表現主義色彩,比如挖掘隧道過程中隨時與敵人進行的貼身肉搏,戰士內心由恐懼轉變成了視死如歸的堅定,地面戰爭中不顧生死的浴血奮戰等等。在這樣一場“正義”與“非正義”的戰爭對決之中,眼前的一切都變成了大屠殺式的狂歡。濃重的表現手法,將戰爭帶來的恐怖感進行了真實的展現 。 (北京晚報評)
該片除卻宏大的戰爭爆破場面之外,更善於將觀眾視線拉至每一個士兵個體,切身體會處於那般生存條件下的他們心中的恐懼與無奈,也因此更加牽動人心 。影片沒有走個人英雄主義路線,反而設定了戰友因主人公的失誤而犧牲的情節。為英雄形象抹黑,不去追求個人英雄主義對觀眾造成的情感衝擊,這是該片的一點難能可貴之處 。 (新浪娛樂、 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