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於2010年8月18日,通過聯盟,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通過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共享技術成果。

概述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於2010年8月18日,由16家央企聯合發起,總部地址位於北京。這是繼09年國內車企成立“TOP10電動汽車聯盟”之後,又一個新能源汽車聯盟。國資委希望通過聯盟,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通過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共享技術成果。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成立大會上表示,2010年將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安排13億元支持電動車共性技術平台建設,並在今後幾年繼續給予支持。

成立背景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

在這支“國家隊”成立的背後,一份以電動汽車為主、多種新能源汽車並存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級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已基本成型,正待進一步完善後提交國務院,一經審議通過將及時發布。
這份規劃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都做了初步考慮。未來十年的投入將遠遠超過千億元,企業將成為投入主體,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資金將來自電動車產業聯盟內的央企。

成立目的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

該聯盟的組建源於“整合優勢資源、集中力量”的初衷。聯盟的成立,將在某種程度上終結國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各自為戰的局面,也對國內電動汽車的整體發展提供了更為統一的平台。
目前,一汽、北汽堅持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同步發展的模式,但企業之間的技術標準和產品側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華晨則對於發展電動汽車持謹慎態度。華 晨的計畫是先抓混合動力,長遠開發純電動。東風汽車公司8月12日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戰略”,則明確了第一批共16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未 來5年,東風公司將陸續投入3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建設。
東風的計畫是,一方面研究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節能減排和替代燃料技術;另一方面加快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的完善和產業化建設,進行純電動乘用車等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分析人士認為,在政府的主導下,行政干預和相關產業政策相配合,國內電動汽車的發展和普及相對於國外來說應該會擁有更高的效率。除此之外,國企的抱團作戰,將在與外資巨頭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中,不再單打獨鬥。

成員單位

電動汽車電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的企業涵蓋了電動車生產鏈的上下游整個環節。發起聯盟的央企包括:整車及電驅動領域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南車集團公司;電池領域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充電與服務領域的國家電網公司、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央企電動車聯盟,共分三組,第一組是包括一汽、東風、長安等在內的整車組;第二組是電池組;第三組是能源供給和服務組,包括國家電網、中海油、中石化等在內,承擔充電站建設等。

主要任務

電動汽車電動汽車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的主要任務是整合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促進我國電動車的套用普及與市場發展,全面提升我國電動車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近期目標是要協調電動車產業鏈技術標準的統一,中長期則要突破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和品牌

主要作用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

央企具備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且研發基礎較強,並取得了一定突破。目前央企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國資委堅定不移地支持央企加快發展電動車產業,並作了相應的安排。
中國長安集團總裁徐留平指出,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統一電動車整車和基礎設施的相關標準,二是推進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進程。

外部競爭

隨著中國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試點補貼辦法的出台,各大外資企業均開始加快搶灘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步伐。通用汽車宣布,中國和歐洲將於2011年第四季度正式引入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目前世界上另一款廣受關注的電動車型日產LEAF也即將登入中國,提供給武漢市相關部門試運營。對於該車型的國產化,日產相關負責人表示:“5萬輛是國產的門檻。”此外,豐田也正計畫將外插充電式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導入中國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