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夫子崖又稱夫子避雨處,位於永城芒碭山麓的夫子山南坡,為一天然岩洞。傳說孔子游宋,在這裡避過雨。
洞南北約8米,東西約10米,高2米。四壁齊整,洞底光滑。洞中有孔子石像一尊,拱手縮頸,屈膝盤坐。該像高l米,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洞的正上方,有一平坦的巨石,當地人慣稱曬簡崖。傳說孔子遇雨淋濕了竹簡,在此攤曬。
洞前有孔廟一座,當地人稱夫子廟。該店建於何時不詳。但據碑文記載,明清曾遭兵燹。現在孔廟為清代建築,有山門、廂房、啟聖殿,共二十八間。殿外有兩株高大的古柏。傳說清朝鹹豐年間,捻軍火燒夫子廟,大殿被焚。但古柏生命力特強,僅燒傷了北面的樹幹,留下幾塊疤痕。
柏樹下有三塊巨大的清代石碑,其中,有兩塊為孔子67代孫衍聖公孔毓圻和71代孫衍聖公孔昭煥所立。碑文中都提到孔子從魯去宋在此避雨之事。
古柏的表根插進一塊石碑的碑角,柏碑渾然一體,十分别致。
地理位置
河南省商丘永城市芒碭山麓的夫子山南坡。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屬黃淮海平原,地理坐標為北緯33°43′-34°52′,東經114°49′-116°39′。東西橫距168公理,南北縱距128公理。面積:10704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85平方公里。
民族與歷史
民族與宗教: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回、滿、苗、黎、壯、彝、白、瑤、朝鮮等32個少數民族。歷史背景:商丘傳為上古帝王之都,約在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民國2年(1913年)裁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直到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