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少陰經病證
病證名。指因手少陰心經或(和)足少陰腎經的經氣異常而致的病證。常表現為口燥咽乾,腹脹滿痛,煩悶心痛,下利清谷,倦怠,脈細等症狀。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少陰病
病證名,六經病之一。是指以心腎兩髒虛衰為特徵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由於心腎陽虛,陰寒內盛,其主要症狀有脈微細,但欲寐,...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類證活人書
類證活人書,又名《傷寒百問》,作者為宋·朱肱。
類證活人書 節選 -
太陰為開
經脈生理特點。太陰為開說的是太陰經脈的生理特點,“開”有人注作“關”,歷代醫家爭論不休,各抒己見,後世醫家認為《傷寒論》六經辨證是受《內經》“開闔樞”思想影響。
解讀 中醫套用 -
太陰病(症)辯證
太陰病是以脾陽虛衰,運化失職,寒濕內盛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根據臨床證候特點,可將太陰病分為表證與里證,太陰病里證,由於體質因素及感邪程度的不同,又有里...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太陰寒濕
太陰寒濕為病機名稱,因太陰脾土受損,太陰主濕,寒濕內停,而導致的一系列病證。《傷寒論》中提及此事是在太陰病中,《溫病條辨》提及太陰寒濕是在中焦篇中。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陰證略例
《陰證略例》,元·王好古撰,全書共1卷。按作者書後題記,該書在不斷增補的過程中,其內容多寡不一。最後增補本定稿於1236年,現存最早刊本是元代杜思敬的《...
簡介 《陰證略例》內容 -
手少陰絡脈
手少陰絡脈為十五絡脈之一。名曰通里,即從通里穴處由手少陰經分出。起始於腕橫紋後一寸半(通里)處,由此向上與手少陰經並行於淺層,沿經脈而進入心中,聯繫舌根...
經絡系統組成 絡脈的循行 十五絡脈名稱 循行規律 病變 -
少陰經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與太陽經互為表里。《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陰之後,名曰少陰”。本經多氣少血。因位於太陰與厥...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少陰病症辨證
六經辨證之一,中醫診斷學術語。是指外感傷寒病發展到後期,呈現全身性虛憊所見證候的概括。病位主要在心、腎,有從陰寒化和從陽熱化兩種情況。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