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瀧湫圖

《太白瀧湫圖》,是元朝著名畫家方從義所做的一幅水墨畫,現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基本資料】

畫名:《太白瀧湫圖》
材質:紙本,水墨,縱105.6厘米,橫46.1厘米
館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畫家:(元朝)方從義

【畫家介紹】

方從義,字無隅,號方壺,江西貴溪人,元至正初曾漫遊南北各地,接交不少文人與畫家,博得了一定聲譽,精草書,亦工山水。山水學董源米芾高克恭畫法,在元代末年獨樹一幟,對明清畫壇有一定影響。傳世作品主要有《山陰雲雪圖》、《高高亭圖》、《武夷放棹圖》等。

【作品介紹】

方從義用的是一種文人水墨畫的格調,屬放逸一路,一反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風格。每每放筆如急風驟雨,或對客談笑,遊戲而作。皆略不經意,似乎主要用於個人消遣解煩,或和朋友同玩。《圖繪寶鑑》說他:“畫山水極瀟灑,無塵俗氣”,清人惲南田贊他:“空靈淡盪,絕去筆墨蹊徑”。今觀《太白瀧湫圖》,的確如此。自題:至正廿年庚子歲(1360年)二月望後三日,為彥嘉老友寫太白瀧湫圖。上清羽客方壺墨戲。
細看《太白瀧湫圖》的確是率意天真。畫中一突兀山峰,一反常態,並不乾筆大面積濃淡皴擦,淡墨沒骨寫出後施加勾勒,一條幽溪緩緩而下。近處山樹幾叢,樹石勾線剛勁而有盤曲之感,已是不同於一般的技巧處理。而畫上部奇峰山形怪異,布滿畫幅,山勢陡峭、險峻。或信筆如寫,或勾勾點點,或濃或淡,十分放蕩,全無拘謹之意。畫風與他的傳世名作《武夷放棹圖》相近。

【評價】

元末詩人危素《危太朴文集》中有論方從義:“學道於龍虎(山),心跡超邁,不污塵垢,時寫山水,有奇趣。若武夷、匡廬、恆岱、華不注諸山,數為余圖之,而仙岩者又常所坐臥其間也。”方從義飽覽天下勝景,胸中蓄有丘壑萬千。畫起名山勝景,也的確“有奇趣”。《太白瀧湫圖》也是如此。
應該說,方從義上承董源、米芾,近學高克恭,當屬儒雅格調一系,但《太白瀧湫圖》一反慣例,更顯老辣蒼茫。一個儒雅的上清宮道士,畫出這樣一幅空靈卻奇特險峻的畫來,的確讓人捉摸不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