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烽燧墩

太湖烽燧墩

太湖烽燧墩,在蘇州城西南方一帶七子山、上方山和五峰山等山嶺上,遍布著一些突出的高大土墩,沿太湖尤多,計有百數。

基本信息

太湖烽燧墩簡介

在蘇州城西南方一帶七子山、上方山和五峰山等山嶺上,遍布著一些突出的高大土墩,沿太湖尤多,計有百數。常熟虞山自東嶺至西嶺小石洞,長約二十里的山嶺間,也遍布土墩二百餘。從近五十年來先後對五峰山一號墩、上方山六號墩和常熟虞山三座土墩的發掘來看,這些土墩內部由長條形石塊、石片疊成下寬上窄的長方型洞室,以大石塊封頂,留出一端修築狹長通道,上面再復蓋山泥,堆成饅頭或復船等形狀。在考古界,以“石室土墩”名之。這些石室土墩的作用,《吳縣誌》將七子山上那最為顯著的七墩稱作“烽燧墩”、“藏軍洞”。歷久以來,其軍事設施作用一直無可爭議。雖然從考古界迄今對石室土墩的發掘結果來看,上方山六號墩曾發現有煙火痕跡和呈灶狀紅燒土塊這些疑似人類生活的功能信息,但惟一能解釋的,還是:作為軍事設施的藏軍洞,它在遇到戰爭時,又具有烽燧墩的功能。

歷史性質

太湖烽燧墩太湖烽燧墩

在無錫至蘇州一線。為春秋後期的吳國為防禦越國進攻,沿太湖東北一帶的山峰上所修築。是研究春秋歷史和建築技術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據古《吳郡圖經續》記載和墩內出土文物證實,這些烽燧墩,大多順著40—50米的山峰蜿蜒排列,表面為土築,外形似圓錐體,平頂。高5—6米,底徑約30米,頂徑約10米。從蘇州附近五峰山已揭開封土的3個烽燧墩看,土墩內部還有一個石窟。內部石壁光整,可用以藏兵和武器。是研究春秋歷史和建築技術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