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曲子戲是流傳在太湖縣的一個古老的劇種,因當地習慣稱為唱曲子,在上世紀80年代定名為太湖曲子戲。
太湖曲子戲源於明代移民帶來的弋陽腔,具有“喧闐”特徵。在喜慶事項(如遷新居、生男、壽典、升官、升學等)中唱曲子,年節習俗(如平安社醮、鬧元宵的燈會)中,也有唱曲子的活動。唱曲子還存在於年高人的喪事活動中。
太湖曲子戲分為圍鼓座唱和走唱兩種形式,座唱時一般有5—8人。各人手執樂器,由鼓板師領頭,用方言演唱,一唱眾和。主要樂器有小鑼、大鑼、鐃、鈸、牙板、鼓(扁鼓、堂鼓)、馬鑼等。開始演唱前要打鬧台,可由嗩吶領起。演唱者一般為有一定文化基礎的男性。解放後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相應角色也有由女性擔任。座唱時不事妝粉。走唱時,按角色著妝,持相應道具,由樂隊伴奏,人數較多。演唱內容多為喜曲。部分含有五大南戲和目連戲相關內容。
現存曲子戲班以鬆散結合方式為主,有事即集,唱過即散。大致上有農民曲子戲班和道士班曲子戲班兩類。農民班主要以自娛和年節娛樂活動為主,無固定收入,傳承較為靈活。道士班則以喪事活動和平安社醮等法事活動為主,有比較穩定的收入,因而以家族傳承方式為主。
由於經濟全球化和社會風尚變化,太湖曲子戲演出、傳承等環境受到影響,處於瀕危狀態。為此,太湖縣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護這一古老藝術遺產,使之能在和諧太湖建設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
大調曲子
河南曲種。清初流行於開封、洛陽、安陽、南陽等地,並曾流傳到山東聊城、曹州和陝西關中一帶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稱為“八角鼓”。清末曾有“鼓調”、“鼓子曲”、“曲...
由來 發展歷程 演唱方式 代表曲目 曲藝創始人 -
南陽大調曲子
大調曲子原稱“鼓子曲”,是南陽曲藝中的重要曲種。源於明、清俗曲。初興於開封市,清乾隆年間傳入南陽後,逐漸形成不同於開封鼓子調的曲種。20世紀30年代,因...
簡介 演出準則 音樂結構 曲牌 曲牌連綴方式 -
南陽市大調曲子
大調曲子是國家第二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陽大調曲子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代時已有演唱。清代和民國時期,南陽大調曲子演唱活動頻繁。建國後,南陽大調...
演出準則 音樂結構 曲牌 曲牌連綴方式 伴奏及板頭曲 -
民勤小曲戲
民勤小曲戲,最初稱鎮番小曲,因明清時民勤縣名“鎮番"故名。當地又稱之為小戲,相對秦腔大戲而言,是流行民勤城鄉的曲牌體地方小劇種。民勤小曲戲源遠流長,獨具...
歷史與形成 民勤小曲戲劇目 民勤小曲戲音樂 民勤小曲戲表演 民勤小曲戲班社 -
《激戰江南》
劇情簡介 精彩劇照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太湖游擊縱隊,同敵人展開了爭鋒...電台一直和軍部聯繫上之後讓他們去太湖找到陳毅和薛宏輝報導。隨後秦參謀帶領大家乘船向太湖前進,但是路上遇見了日軍的兩艘巡邏艇隨後進行了激烈的交火...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
民勤小曲
小調而成,屬於曲子牌連輟體制。眉戶劇傳入民勤後,因其音樂風格與小曲戲唱腔...戲不敵秦腔,基本被趕下舞台,重新回到地攤演出和社火隊中。曲子戲以唱為主與曲子戲劇本有直接關係。曲子戲本來就是說唱文學的一種,發展成戲以後,雖然改...
歷史與形成 民勤小曲介紹 民勤小曲特色 -
南陽戲曲藝術
故事性的角牴戲等。南陽人張衡在《西京賦》里記述的項目有:“角牴”、“烏獲扛鼎”、“沖狹燕濯”、“跳丸劍”、“走索”、“都盧尋橦”、“戲豹舞羆...“赤身”、“倒立”,滑稽逗趣,或“獨角”、“假面”、“鬥牛”、“戲虎”,角牴...
起源 現狀 -
岳西高腔
(1573-1620年)已紅遍天下,與中國南戲四大聲腔之崑山腔並駕齊驅,時人呼之為“時調青...大別山腹地,為皖河源頭,於1936年始建岳西縣,析潛山(北鄉)、太湖...板路規正。他們視唱高腔為雅事(稱唱“曲子”),是文友之間的自娛自樂。所唱...
劇種簡史 劇種保護 代表劇目 音樂體制 表演藝術 -
大唐后妃傳之珍珠傳奇[歡瑞世紀出品電視劇]
劇情簡介 劇照 沈珍珠出身名門,被選為廣平王李俶之妃,生下長子唐德宗李适,後被李适追封為睿真皇后。她只是一介江南女子,內心善良,...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