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洪村

太洪村,地名,地處海撥千米線上的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民主鎮,是民主鎮最邊遠的高山地帶,全村4個村民小組,有耕地1125畝,該村主糧以包穀砣、洋芋砣為主,畝產僅百餘公斤,村民大部分外出務工謀生。

基本信息

太洪村  

 太洪村地處海撥千米線上的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民主鎮,是民主鎮最邊遠的高山地帶,全村4個村民小組,111戶452人,有耕地1125畝,有18名黨員。該村山大人稀,居住分散,自然條件惡劣,主糧以包穀砣、洋芋砣為主,畝產僅百餘公斤,村民大部分外出務工謀生,有幾戶人家還住著茅草棚,2000年全村人均現金收入不足900元。當地流傳著首說太洪村的歌路句:“山高路窄像羊腸,吃水如油倉缺糧,穴居土窖人如猿,有女不嫁太洪郎”。2000年春,民主鎮黨委號召全鎮村民種植烤菸,並制訂了配套優惠扶持政策,村黨支部及一班人,率先種植,示範引路,當年試種成功並獲得經濟收入。四年來,該村在村支部書記邱文軍帶領下,烤菸發展從一畝到去年120畝,種植央積逐年遞增,畝產值均在千元以上。今年種植烤菸506畝,長勢良好,正進入烘炕期,預計全村烤菸收入50萬元以上,人均可實現年收入2280元,走上了一條高山農民踏上致富路的路子。太洪村長期貧困;2000年,鎮黨委號召全鎮村民種烤菸,發展商品經濟。種烤菸在當地是個新項目,無技術,缺乏投入,農民怕擔風險,太洪村民大部分都沒回響。村支部書記邱文軍、共產黨員一組組長劉厚樹,積極回響鎮號召,決定為村民創出一條路,抱著“種地是窮,不種還是窮”的想法,頭年試種了一畝煙,當年收入700元,一畝煙抵了5畝糧的收入。初次嘗到豐收的甜頭後,2001年邱文軍和幾個黨員戶種植烤菸50畝,收入現金7萬餘元,轟動了全村。典型引路,作用巨大,2002年,一些有見識有遠見的村民,積極跟隨邱文軍等幾戶種煙戶種植烤菸,土地不夠,利用冬春時節到原村辦荒蕪茶場道梁坪開墾土地,當年全村有18戶種植烤菸120畝,獲收入14萬元,有一戶收入2.1萬元。選金山,找銀山,不如回家種烤菸。巨大的經濟收入引起了村民們的強烈共鳴,一些外出務工人員也回村開始興烤菸,今年,全村有68戶種植烤菸506畝,最多一戶種植烤菸30畝,按去年產值預計,今年全村烤菸可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太洪村村民種植烤菸致富的路子,引起了周邊村的學習,現在種植烤菸已成為民主高山村農民的主要致富門路。太洪村黨支部計畫今冬再開墾荒蕪茶場100畝,2004年擴種烤菸面積達到600畝。民主鎮及中共嵐皋縣委先後號召全鎮、全縣向太洪村學習。太洪村確定了發展烤菸為主兼顧魔芋、蠶桑的農村經濟格局,在種植業內部,他們適當壓縮糧食麵積,逐年增種烤菸、魔芋、黃姜等經濟作物。2003年全村種烤菸面積506畝,比上年淨增近400畝,糧食總產沒有因面積減少而減少,相反由於投入水平提高而呈穩定增長趨勢,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糧食生產水平較去年相比增長近50公斤,人均產糧近千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282元,廣大農民奔向小康有了堅實的基礎。太洪村人在生產實踐中看到了科技的威力,嘗到了套用科技的甜頭,因此也十分重視科技文化的引進和套用。烤菸生產全部實現了地膜覆蓋化、配方施肥化、紙缽育苗化、膜內移栽化。煙爐內用上了定時風扇、溫度計。煙田管理上實現了無病、無毒、無蟲、無花、無草“五無”管理法。他們還訂閱了有關刊物,在縣菸草局、外聘旬陽縣烤菸技術員的指導下,參照菸草種植刊物上介紹的煙爐改造技術,依照圖樣,自己動手,改原來自然通風為電動式熱風循環烘烤技術,烘炕期由7天縮短為5天,減少了工期,節約了燃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菸葉質量等級,每公斤煙收購價平均可提高1元錢。[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