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紀年

歲星紀年法 。 由於古人又將黃道劃分有十二辰,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表示,但其方向與順序正好與歲星紀年法中的十二次相反,為了能順應十二辰,就假想了一個太歲,順十二辰而運行。 於是有了太歲紀年。

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假想的歲星,又稱歲陰或太陰。在上古時期,人們以歲星每年運行一個星次來紀年,把周天分為12份,依次為星紀、玄枵(xiāo消)、諏(zōu鄒)訾(zī姿)、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稱為12次。此紀年法被稱為歲星紀年法 。此法的起源年代至少是周代初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很盛行。由於古人又將黃道劃分有十二辰,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表示,但其方向與順序正好與歲星紀年法中的十二次相反,為了能順應十二辰,就假想了一個太歲,順十二辰而運行。於是有了太歲紀年。古人還為這十二個太歲年分別取了古怪的名稱以表示,如困敦(讀dùn頓)、赤奮若等。
歲陽:大約戰國末期或西漢初期,歷家又為太歲紀年增取了十個名稱,“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等,以表示歲陽。
太歲紀年:將十個歲陽名依次和十二個太歲年名相配,組成六十個年名,以“閼逢·攝提格”為第一年,“旃蒙·單閼”為第二年,由此類推,六十年周而復始。從此太歲紀年完善為每六十年一周。這為後來乾支紀年打下了基礎。
《史記‧曆書》中的寫法和爾雅不同,茲列表於下:
爾雅寫法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史記寫法焉逢端蒙游兆強梧徒維祝犁商橫昭陽橫艾尚章
天干
太歲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地支
 閼:yan, 陰平。 
旃:zhan, 陰平。
黓:yi, 去聲。 
牂:zang, 上聲。
:tun, 陰平。

曆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