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體
正文
指西晉時期一種詩風,或一種詩體。“太康”(280~289)為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太康體”之名,始見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嚴說本於梁鍾嶸《詩品》“太康中,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鍾嶸此論,是概述西晉初年和中期一個階段的詩風。而嚴羽則明確指太康時期以左思、潘岳等為代表的詩體,即其所謂“分明別是一副語言”。太康前後是西晉文壇上比較繁榮的時期,眾多的作家都有不少傳世之作。太康詩歌一般以陸機、潘岳為代表。他們的詩歌比較注重藝術形式的追求,講究辭藻華美和對偶工整,“縟旨星稠、繁文綺合”(《宋書·謝靈運傳》)。詩歌的技巧雖更臻精美,但有時過分追求形式,往往失於雕琢,流於拙滯,筆力平弱。總之“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文心雕龍·明詩》),是這一時期詩人的總風格。不過每個作家仍有獨特之處,“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世說新語·文學》)。其他如張協以造語新穎,“巧構形似之言”著稱。左思則在太康詩風中獨樹一幟。其詩內容充實、語言質樸,氣勢雄渾,“似孟德而加以流麗,倣子建而獨能簡貴”(《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不失漢魏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