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應寫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誌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誌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13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首都稱天京(即今南京)。
失敗原因
但太平天國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實在是太多太多。
主觀原因: 一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二是戰略上的失誤。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
客觀原因:中外聯合政府聯合絞殺。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戰爭都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1861年,慈禧太后授權曾國藩統轄蘇,浙,皖,贛四省軍務。這樣,對付太平軍的前線清軍,全部歸曾國藩統一指揮。曾國藩派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僅供天津;派李鴻章率領淮軍夥同英國人戈登指揮的“常勝軍”,進攻蘇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領湘軍的一部,進攻浙江。英法侵略者均值中外混合的反動武裝,協助左宗棠。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局限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但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