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轟動世界的牛河梁(紅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炎黃子孫的驕傲,古老而靈秀的老哈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和無數的軒轅驕子。日夜流淌的老哈河發源於河北、流經內蒙古和遼寧注入渤海,老哈河流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位於老哈河中段的遼寧省建平縣三家蒙古族鄉更是一塊吉祥福地,人間淨土,聞名海內外的清代著名寺廟---天龍寺(遺址)就坐落在鄉政府院內。今天的天龍寺(遺址)前仍有兩棵碩大的枝幹橫斜、蒼鬱古樸的古樹,它斑駁的老乾、巨大的樹冠歷經風雨近千年,而今依然鬱鬱蔥蔥、傲然挺立;旁邊高高的水泥柱懸掛著一口古鐘,鐘口鑄有八卦圖形,中間有蒙古文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奕奕生輝,敲擊此鍾,如雷貫耳,聲聞百餘里。
建成
天龍寺俗名紅大廟,始建於遼代,因其大雄寶殿為樓閣式,外牆塗以紅色,整座建築紅柱朱門故民間又將其稱為紅大廟。天龍寺坐落在小北山前,寺前有小河蜿蜒西流。該寺於清康熙年間重修,占地八百畝,建有經堂佛殿四百多間,鼎盛時期有住廟喇嘛近百名,它最前面是三見天王殿,殿前有長三十米、寬二十米的月台,殿內有四座天王神像,各持蛇、寶幢、琵琶、寶劍、腳踏八大怪,形象威嚴;兩側有門,二殿三間,殿內供奉無量壽佛和十八羅漢,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殿五間,供奉大悲金剛佛,亦稱千手千眼佛或四十二臂佛,佛像泥塑金身,高四米,旁邊為侍立神像;最後大殿即二十五楹的大雄寶殿,建築和陳設宏偉壯麗,大殿為二層樓閣式,雕樑畫棟,氣勢恢弘;殿頂有三米多高的鎏金寶剎,熠熠生輝,前後檐用雙層斗拱裝飾。大殿上層為佛堂,正中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兩側是文殊、普賢菩薩;下層為經堂,重修時迎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宗師佛像,經堂也是念大經的大殿,寺院中的每座殿宇都是青磚灰瓦木架結構,均建築在石台基之上,並有石台階。殿宇屋脊形式各異,有重檐歇山樓閣式,有單檐歇山式,有硬山尖山式,有單檐卷棚式。整個建築群絢麗多彩而又不拘一格,每座殿宇額枋都有形式多樣的彩繪人物、游龍、飛鳳、禽鳥和花卉。殿內牆壁上繪有彩色佛教壁畫,色澤渾厚、金碧輝煌。屋頂上的龍吻,垂獸和脊獸形態各異、神態生動,與建築物協調一致,建築物上的磚雕別具一格,有珍禽瑞獸、山水花卉、吉祥圖案等,其中多為浮雕,形神兼備,巧奪天工。大殿旁有東西配置各三間,西三間存放經卷,東三間供奉“道什德”,是凶像可怖的二十六個武神,即 jia藍神,兩側有兵器架,插擺刀、槍、劍、戟、斧和黃色幡旗,供桌下擺放著木製的神犬、神虎、神豹、神狼、神雀模型,形態逼真,這些禽獸都是武神的隨從和法寶。寺內還建有東西廂房各八間,西八間記憶體放寺院各種物品,東八間為居士信眾拜佛祈禱\休息之用。西廂房外是寺院廟倉,北有一單獨小院住喇嘛;東廂房南側有一跨院是老爺廟,即關帝廟,有山門、大殿,山門內塑有兩匹馬,馬為紅色,各有馬童一個。三間大殿內供奉關帝聖像,泥塑彩繪高三米,神態威嚴,周倉、關平的神像侍立兩側。山門外有石獅子一對,不遠處有兩個石頭做的旗桿座子,上插木旗桿,高達三丈有餘。寺院迄北一百米遠處(即現在的鄉農機站),建有白色佛塔,塔基三米高,四周用磚砌花牆圍繞,塔高三十多米,上有金屬塔頂。
鼎盛
天龍寺在清代盛極一時,這裡離喀喇沁王陵不遠,只有十幾里,喀喇沁王爺謁陵祭祖掃墓時,都要路過天龍寺,併到廟裡休息小憩、吃點心、打茶尖;清代的王公大臣也都經常光顧天龍寺,因此當時寺院名氣很大,聲名遠播海內外。清乾隆末年時,為保住皇位,以祭奠喀喇沁王陵為名,派心腹大臣劉墉(即劉羅鍋),到王陵破喀喇沁王已成氣候的龍脈,劉羅鍋心裡有鬼,膽顫心驚,不敢在王陵衙門內住,就偷偷的住在了天龍寺,晚上套上早就備好的八頭大犍牛,悄悄地上了牛蛋山,用金鏵犁豁出了一條深溝(即鴨子溝),活生生地挑斷了這條雄龍的龍脈,將這條雄龍給騸了,當晚,山上刮著黑風,溝里淌著血水,不時傳來恐怖的叫聲,劉羅鍋深一步淺一步腳毛骨悚然地踉蹌爬出深溝一路小跑返回天龍寺,快到天龍寺門口時才驚魂稍定,長出了一口氣,回頭看看身後、左右,定了定神,沒走幾步就覺得硌腳,劉羅鍋有氣無力地挪到大門西側的那棵古樹旁,手扶古樹,脫下鞋在樹幹上磕打鞋裡的泥沙,這一下不得了了,人精似的劉羅鍋一疏忽不知不覺把尾隨而至的龍蛋山的龍種給抖落到樹幹縫隙中去了。
到了清光緒年間,這條雄龍得人間香火,受日月精華已久,逐漸恢復了元氣,總嫌天龍寺寺小溝淺,就老想到外邊的世界去騰飛逍遙,不時偷偷地出來,攪得寺院和附近人心惶惶,雞犬不寧。一天,天空響晴響晴的,突然西北方飄來一小塊烏雲,這塊烏雲到寺廟上空就不走了,轟轟的悶雷響個不停,眨眼間烏雲四散,天陰地黑忽忽的。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一道刺眼的閃光之後,接著就是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古樹被劈成兩半,這條雄龍被從天而降的觀世音菩薩降伏在天龍寺大雄寶殿之下,並受佛法持戒,永久地修成正果了。寺院從此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被雷劈成兩半的古樹也分成兩個叉,遠看就象那條雄龍的兩隻龍角,人們從此就把這棵古樹稱做“龍角樹”。以後,凡到天龍寺燒香拜佛的人,每每都到這棵古樹下燒上“三柱香”,磕上幾個頭,以祈求蒼天保佑,賜福於虔誠\的人們。如今,這棵茂盛的古樹,每到春天,滿樹銀花,異香撲鼻,兩隻高高的龍角格外引人注目。
現在
天龍寺到解放前,寺內還有十幾個喇嘛,有二百多畝土地和菜園,十多匹牲口,幾掛大鐵車,喇嘛們還過著充實、平靜的生活。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這裡成了公社的辦公駐地,但大雄寶殿和老爺廟宇建築完好無損。“文革”浩劫中,廟宇佛像才被造反派、紅衛兵砸毀焚燒,夷為平地,成為今天這個樣子。但是斷垣殘壁前的幾棵古樹還在迎風招展、覆蔭大地;那口洪鐘還在依然鳴響、警鐘長鳴;潺潺而過的老哈河依然靜謐安詳、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帶來凜冽的甘泉;淳樸善良的人們依然勤勞耕作、拜寺禮佛,崇敬他們心中的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