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塔

天開塔

天開塔始建於遼代。塔南向,坐落在山崗中腰,為八角形3層空心樓閣式,高約15米。須彌座裝飾斗拱,束腰浮雕團龍、行龍等。塔身4個正方向每層均開發券的拱門,其它4面則闢為直欞假窗。每層檐均裝飾斗拱。塔剎已毀,塔內設中心柱,柱與外牆之間是迴廊。上下各層有爬梯貫通。

基本信息

簡介

天開塔位於北京房山韓村河天開村南里許。建於遼代。塔南向,坐落在山崗中腰,為八角形3層空心樓閣式,高約15米。須彌座裝飾斗拱,束腰浮雕團龍、行龍等。塔身4個正方向每層均開發券的拱門,其它4面則闢為直欞假窗。每層檐均裝飾斗拱。塔剎已毀。塔內設中心柱,柱與外牆之間是迴廊。塔內磚砌樓梯可供上下,拾級而上,登臨塔頂。

由來

重修後的天開塔重修後的天開塔
據《元代魏必復天開中院碑記》:“天開古名剎,在房山之麓,規於始於漢,歷唐晉隋迄五季,盛於遼,廢於金季之兵”。這段史料清晰地告訴我們,天開塔的建造脈絡以及盛毀經過。史料中還告訴我們,天開塔因寺得名,只是經過若干個朝代的更迭,近千年的歷史,天開古寺目前已蹤跡全無,而原塔也於上世紀損毀,目前所看到的天開塔為近期重建,無論規模、精巧程度及蘊含的歷史滄桑感,早已不復當年。

地宮

(1990年6月)住在孤山口村的一位農民,到天開塔周圍砍柴時,意外地發現在塔基上有一個洞穴。就約了同村的一位國小教師,並於當天晚上來到塔下,當他們下到洞裡後,發現洞底是一間地宮,裡面有許多文物,地宮中間矗立著一座小型石塔,就馬上將這發現報告了有關部門。天開塔地宮中發現的石制小塔(經幢高2米)現存雲居寺佛舍利展覽室中。
地宮中小舍利塔須彌腰上的銘文內容可以清晰地了解天開塔的建造歷史為:遼乾統九年(1109年);佛舍利是在小舍利塔的石函中:據工作人員介紹,石函內原有一個銅函,因年代久已銹毀。銀函為四方形,函蓋微黃,據說內中含金。相對的兩面各線雕一龍、鳳圖案,函身四面有字。盛著舍利的水晶瓶是無色透明的,呈喇叭形,內藏白色舍利四顆。隨同舍利塔一同被發掘的還有一張遼代木製供桌,桌上擺著精緻的石佛、木佛和銅香薰。在地宮中還發掘出瓷碗、銀缽、銀筷、銀勺、銅鏡、銅淨水瓶等二十多件文物。地宮頂部呈穹隆形,壁上鑲有磚雕圖案,還繪有唐代風格的彩畫。

舍利子

1990年因塔內出土舍利子,北京潭柘寺戒台寺的6名僧人,26日晨8時在潭柘寺門前迎來了從房山送來的佛弘化舍利子。這顆舍利子將在潭柘寺內停留108天,人們可在毗盧閣內看到。這顆舍利有鵪鶉蛋大小,淡淡的粉色,半透明,珠圓玉潤,發出一種天然的柔和光芒,顯得那么祥和神聖,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天開地光
1986年秋,天開塔西北處的河灘附近連續幾天出現奇異的“地光”,當地人稱之為“火球”,大量百姓涌到“地光”發生地附近觀看,奇怪的是在現場拍攝的照片和錄相都沒有圖像顯示,這個謎至今沒有得到科學解釋。1990年文物部門在天開塔地宮發掘出20餘件文物,其中有三粒舍利,出土的小石塔上的銘文記載天開塔曾經放過佛光。於是人們猜測,當年的所謂“地光”,可能是塔中的舍利放的光。
“地光”的出現確實存在,至於是不是和舍利有關卻不得而知。(佛舍利現在雲居寺,小木桌現在首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