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九世紀

天裂九世紀

天裂九世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頁碼:279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5724761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市場價:¥28.00

內容簡介

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歷史,前半截一百三十餘年的盛世,繁榮強大如日中天;後半截一百五十餘年的亂世,藩鎮割據兵連禍結
公元757年,安祿山長子——素懦弱、不善言辭卻善騎射的安慶緒在大臣嚴莊、太監李豬兒的協助下弒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權的新皇帝。曾經飛揚跋扈的安祿山部眾因為這場宮廷政變而鋒芒盡失。可惜,新人並未帶來新氣象,在唐軍的攻擊下,潰敗的安慶緒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一道冰冷的繩索……
安史之亂終於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的進擊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卻自此急轉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輝煌了。內有宦官掌權,外有藩鎮割據,再加上無休止的黨派紛爭,唐朝統治岌岌可危。雖有後來的元和中興、會昌中興,但對千瘡百痍的唐末政權來說,無疑杯水車薪。唐朝滅亡已成定勢……
作者以一種文學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視角,把自己置身於當時的情景際遇中,力圖與每一位歷史當事者展開對話。無論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惡,是身置鏇渦還是位居邊緣,都是一枚歷史的卒子,輪番上場展開博弈。

作者簡介

王者覺仁,網路知名歷史作家。本名王林,1972年生於福建漳州,曾供職於新華社福建分社,現為《百家講壇》、《歷史新刊》等雜誌專欄作家、潛心於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多年,曾用筆名王覺溟,已出版歷史著作《喋血的權杖——二千年中國歷史中的風雲變局》、《權臣之路——帝國大佬的終局自白》。

媒體推薦

天涯——煮酒論史論壇精品推薦、點擊近百萬!
湖南台曾專訪作者——王者覺仁
每箇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盛唐夢,
天裂九世紀》細說夢醒時分!

編輯推薦

《天裂九世紀》關鍵字
關鍵字一:歷史、小說、草根
這是一本描寫中晚唐歷史的長篇小說,其基本特色為歷史+文學+草根寫作。作者在尊重歷史原貌的基礎上,以史料為框架,然後經過渲染與合理的想像,為它披上了一層文學的外衣。其間夾雜有大段的抒情與點評。只是不知作者是在替古人抒情,還是在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這些抒情段落的優點是豐富了人物形象,使原本僵化而模糊的歷史人物有了動感和血肉;不足就是,這些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作者的喜好和個人判斷來塑造的,帶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
從作者身份及作品本身來講,本書可與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一起劃入史學的下里巴人曲線。只不過,當年明月看起來更像一個旁觀者,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一味輕鬆地調侃;而本書作者更像一個策劃者,並經常化身為其中的當事人,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從這個角度看,本書可以說是一本略帶嚴肅的通俗歷史作品,當然,其中也不乏詼諧的地方。
另外,本書在細節上的處理堪稱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此類書一般有一個共同點,即有史實的地方用史實,沒有史實的地方則用合理的想像進行彌補。而本書不管史實與非史實,統一都覆蓋了一層華麗的包裝,使其看起來更像一部虛構的文學作品,但其核心和脈絡還是嚴肅的歷史。而在細節的展開上,猶見作者的鬼斧神工。大段優美的句式和奇特的想像,大大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
看點:歷史與文學的雙重演義,即有歷史的嚴謹,又有文學的好看!
關鍵字二:窩裡鬥、大唐皇權的衰亡史
從公元757年一直到公元907,從安祿山之死一直到朱溫篡位,前後一百五十餘年間,唐朝共經歷了十四個皇帝,他們絕大多數都渾渾噩噩、無所作為。而接連不斷的藩鎮叛亂與宮廷政變就像一把把鈍刀,時不時地從早昔輝煌的大唐帝國身上剜下一塊肉來。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唐帝國沒有像秦朝那樣暴斃,而是在饑寒交迫中苟延殘喘了一百餘年?是因為大唐底蘊深厚,經得起折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因為叛軍勢力不夠強盛、不夠團結?抑或他們目光短淺,以叛為主,只破不立?而黃巢、王仙芝之流也終歸草莽,掀不起大浪?
還有,那些權傾朝野的宦官,他們似乎永遠是窩裡鬥的一大主角。如果說中國古代政治史無非一出帝王將相史,那不妨再具體一點兒,中國古代政治史無非高層政治人物的窩裡鬥歷史!這或許也是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一大特色——世界史主要是擴張史、發達史,中國史主要是封閉史、內斗史。這與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里的所述是何其的相似!
所以說,唐朝的滅亡是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是在無休止的內耗中慢慢走向終點的。
看點:從《天裂九世紀》看一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那場慘烈的窩裡鬥,以及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反思。

目錄

序幕 死亡與裂變
第一章 帝國的劫難
一 帝國反擊戰
二 李唐王朝的兩難
三 誰主沉浮
四 唐朝歷史被遽然腰斬
太阿倒持
六 最後的掙扎
七 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八 永無寧日
第二章 是藩鎮,還是敵國?
一 一團亂麻的天下
二 從李惟岳身上開刀
三 風雲再起
四 一場令人詛咒的戰爭
五 涇師之變:長安出了個大秦皇帝
六 奉天還能撐幾天?
七 一個對國家和個人前途絕望的人
八 德宗皇帝丟了什麼?
第三章 中風的皇帝與短命的改革
一 黑夜中的一駕馬車
二 天並沒有塌下來!
三 一場飄風驟雨的改革
四 順宗完了,王叔文也死定了
五 一年換了三個皇帝
第四章 元和中興:九世紀的一抹初陽
一 打,還是不打?
二 憲宗皇帝想罵娘
三 李絳這一招夠狠
四 震驚朝野的恐怖行動
五 李想雪夜襲蔡州
六 一個被成功埋葬的中年男
第五章 青春皇帝:將娛樂進行到死
一 帝國的上空正烏雲四合
二 一切都打回了原形
三 遺傳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四 一蟹不如一蟹
五 李唐江山成了一粒馬球
第六章 文宗李昂的悲劇三重奏
一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志大才疏
二 牛李黨爭:一場席捲帝國的政治風暴
三 細節決定成敗
四 黨爭進行時
五 狂飆突進的兩匹政壇黑馬
六 甘露之變:大明宮成了屠宰場
七 天子在一歲之間蒼老
第七章 老大帝國的迴光返照
一 一個朋黨領袖又回來了
二 不拋棄、不放棄
三 讓他們的靈魂在天涯海角漂泊
四 永遠歸不去的長安
五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六 山河長在掌中看
七 大中之治:最後一抹輝煌
第八章 大崩潰開始了
一 一個王朝的華麗轉身
二 無知者無畏
三 大唐的人心散了
四 毀滅之花的瞬間綻放
五 黃巢感到了被人遺忘的痛楚
六 滿城盡帶黃金甲
七 狼虎谷的一串頭顱
第九章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李唐?
一 僖宗李儇的冰火兩重天
二 孤獨的拯救者
三 守望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場雪
四 一個男人靈魂中的七道傷
五 帝國終結者
六 流亡的路上沒有方向
尾聲 公元907年不是尾聲

序言

公元757年正月初的某個黃昏,一枚落日無力地懸浮在洛陽皇宮的上空。
天色殷紅,紅得像是要滴血。
燕朝的中書侍郎嚴莊邁著急促的步伐穿行在重重殿宇投下的陰影中。
他不時地回頭張望。
沒有人。
除了遠處偶爾走過的三五個宮女和內侍,身後一個人也沒有。
周圍甚至連聲音也沒有。
一片靜闃中.嚴莊只能聽見自己沉重的呼吸聲。
看來到目前為止,今晚的行動計畫仍然是隱秘和安全的。可不知為什麼,嚴莊還是感到手心和腳底都有些潮濕和冰涼。
數日前被鞭杖的背部和臀部此刻還在隱隱生疼。嚴莊一邊走,一邊在心裡對那個肥胖如豬的魔頭皇帝不斷發出強烈的詛咒。
好在這一切都將在今晚終結。嚴莊想,最後的時刻,希望安慶緒不要臨陣退縮。
這一天終於來了。
燕朝皇帝的長子安慶緒望著眼前神色凝重的嚴莊,在心裡一遍又一遍重複著嚴莊剛剛對他說的八個字——事不得已,時不可失
這八個字就是最後的行動指令。
這一刻安慶緒已經等待了很久。
從他的異母弟安慶恩出生的那一天起,安慶緒的繼承人地位便發生了根本的動搖。

文摘

天裂九世紀:大唐帝國的衰亡
作者:王者覺仁 分類:歷史小說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定價:28元 狀態:全本1
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歷史,前半載一百三十餘年的盛世,繁榮強大,如日中天;後半載一百五十餘年的亂世,藩鎮割據兵連禍結。
公元757年,安祿山長子——素懦弱、不善言辭卻善騎射的安慶緒在大臣嚴莊、太監李豬兒的協助下弒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權的新皇帝。曾經飛揚跋扈的安祿山部眾因為這場宮廷政變而鋒芒盡失。可惜,新人並未帶來新氣象在唐將的攻擊下,潰不成軍的安慶緒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一道冰冷的繩索……
安史之亂終於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的進擊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卻自此急轉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輝煌了。內雖有謀臣深算、猛將鷹揚,但也有宦官專權、權臣當道;外雖有並肩作戰的盟友,但也有伺機而動的敵國……歷任天子都試圖力挽狂瀾,但也只是苟延殘喘,無回天之力。唐朝滅亡已成定勢……
作者以一種文學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視角,把自己置身於當時的情景際遇中,力圖與每一個歷史當事者展開對話,無論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惡,是身置鏇渦還是位居邊緣,都是一枚歷史的卒子,輪番上場展開博弈。
一 帝國反擊戰
安慶緒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天子富貴,他深深地感激嚴莊。在公開場合他們以君臣相稱,可在人後他們仍舊稱兄道弟。嚴莊毫不客氣地告訴他,你既沒有軍事經驗也沒有政治經驗,而且一緊張說話就顛三倒四,恐怕難以服眾,還是不要見人的好。
安慶緒樂呵呵地同意了。他馬上封嚴莊為御史大夫、馮翊王,然後一轉身跳進深宮的酒池肉林中,把那些讓人煩心的軍國大事全部扔給了嚴莊。
這樣挺好!安慶緒想,我喜歡享受生活,你喜歡操持政務;我要的是富貴,你要的是權威。咱哥倆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多好!
看著眼前這座千瘡百孔卻依然固若金湯的太原城,史思明心頭掠過一陣強烈的沮喪。
集結了十萬精銳,歷時一個多月,千方百計日夜猛攻,太原城卻巋然不動。
這實在大大出乎史思明的預料。
戰前他就得到了確切的情報,李光弼手下的河東精銳已經盡數調往朔方,留守太原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加上地方民兵總共還不到一萬人。本以為這座危城一戰可拿下,沒想到強攻四十餘日的唯一結果是——燕軍在太原城下扔下了兩三萬具屍體,而太原城依舊巋然不動。
史思明不得不承認,唐朝的河東節度使、太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