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信息與系統科學系、計算機基礎教學部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中心;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安全》和《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以及《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點、《信號與信息處理》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領域;《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是天津市第一期重點發展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是天津市“十五”重點建設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被確定為天津市“十一五”重點學科。2001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與加拿大公立魁北克大學聯合舉辦了計算機科學碩士(MCS)培養,2005年又繼續開展了兩校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聯合培養,成為天津市屬高校同類學科中首家同時擁有本碩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的二級教學單位。
師資規模: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穩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同時承擔全校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和學校校園網管理工作,積極開展中外本科、碩士層次合作辦學。學院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學位37人,在讀博士7人,平均年齡37歲。
師資隊伍注重科學研究,近五年以來承擔和完成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和天津市科技計畫項目等縱向課題60餘項,縱向、橫向科研經費總計5000餘萬元,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000餘萬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2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發表被SCI、EI、ISTP檢索論文17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6部。
學院發展概況:
學院作為天津市地方高校中最早創辦計算機本科專業的院系,經過近30年的發展建設,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安全和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合作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生;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四個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授予權,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與加拿大公立魁北克大學聯合培養計算機科學碩士(MCS);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為天津市"十一五"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為天津市"十一五"重點發展學科;有"計算機視覺與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信器件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型計算及軟體新技術"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工業與信息化部微軟嵌入式技術聯合實驗室等研究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中心為天津市高等學校優秀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批准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生髮展
學院已培養26屆近5000名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周邊地區各大IT企業和金融、公安、政府機關等單位,部分畢業生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區從事IT工作,為區域信息化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作為天津市和周邊地區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學院畢業生以就業質量高,專業素質好,"留得住、用得上"而得到社會認可。在天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行、農行、人行等金融機構,現有學院畢業生200餘名,他們參與並見證了天津金融信息化發展和建設歷程,成為各個銀行計算機部門的中堅力量。
學院目標:
“十一五”期間,計算機學院將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迎接一流的學術人才加盟學科建設、共促學院發展,為把學院建設成國內外知名學科專業而不懈努力。
本科生教育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穩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同時承擔全校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和學校校園網管理工作,積極開展中外本科、碩士層次合作辦學。學院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學位37人,在讀博士7人,平均年齡37歲。
學院作為天津市地方高校中最早創辦計算機本科專業的院系,經過近30年的發展建設,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安全和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合作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生;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四個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授予權,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與加拿大公立魁北克大學聯合培養計算機科學碩士(MCS);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為天津市"十一五"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為天津市"十一五"重點發展學科;有"計算機視覺與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信器件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型計算及軟體新技術"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工業與信息化部微軟嵌入式技術聯合實驗室等研究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中心為天津市高等學校優秀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批准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
師資隊伍注重科學研究,近五年以來承擔和完成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和天津市科技計畫項目等縱向課題60餘項,縱向、橫向科研經費總計5000餘萬元,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000餘萬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2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發表被SCI、EI、ISTP檢索論文17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6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系統、紮實的計算機理論基礎,在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及套用等方面具有較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英語語言套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並在軟體套用與開發、嵌入式系統開發等方面具有特色,能在IT技術專業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軟硬體系統集成、開發和套用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可在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金融、經貿、保險、海關、黨政機關、高等院校等取得廣泛的就業機會,社會需求旺盛,各界反映良好。
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與系統、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作業系統、高級程式設計語言、微機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資料庫程式設計、軟體項目規範與開發、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多媒體技術及套用、軟體主流開發平台與工具、軟體測試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本科生專業簡介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開發相應信息管理軟體,並在現代最佳化技術與物流理論、統計信息處理和科學與工程計算等方向具有特色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具有較寬厚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際套用能力,能夠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計算機套用開發和管理工作。本專業為新興專業,充分適應二十一世紀科學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離散數學、數值計算方法、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作業系統、高級程式設計語言、資訊理論基礎、作業系統、運籌學通論、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仿真技術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理學學士學位。
信息安全專業
信息安全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數理基礎,較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技術運用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與技術、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技術、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等專門知識,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具有較高的綜合業務素質、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可以從事信息安全產品研發、信息系統安全分析與設計、信息安全技術諮詢與評估服務、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與執法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畢業生可以在信息安全產品研究與開發企業、網路通信與信息服務公司、國家機關與各級信息中心、軍事與安全部門工作,也可以到大學與研究部門繼續深造。
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高級程式設計語言、數字邏輯與系統、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密碼學原理、信息安全數學基礎、信息安全理論與技術、網路安全、網路攻擊與防禦技術、信息安全工程與管理、計算機系統安全、入侵檢測技術、信息隱藏技術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通信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現代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路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從事通信技術的開發與套用,以及通信系統和通信網路的設計、開發、調試與套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設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兩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磁場理論、數位訊號處理、現代通信原理、通信網路基礎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加聯合辦學)
天津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聯合招收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是在加拿大教育部註冊的國立大學,目前在校生約10萬人,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它由七所學校組成,其中六所學校開設了計算機科學及相關專業。該專業培養擅長於系統管理的計算機人才。通過四年的本科學習使學生能夠同時具備管理學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知識,並且使學生在這兩個方面達到協調發展。
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式設計、信息系統、WEB設計與編程、信息和電子商務技術、數據結構、計算機結構、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對象設計與建模、資料庫與功能分析、高級資料庫、軟體工程、網路安全、網路體系結構與程式設計、工業計算機系統、計算機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管理原理、行銷學、多媒體、微機硬體組成原理、分散式計算機系統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研究生培養目標及研究方向
一、培養目標
1、掌握本學科、專業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專業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國內外的新發展、新動向,具有獨立進行科學研究、解決工程、國民經濟部門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2、具有從事計算機套用技術方面的有關科研教學、工程設計、科研開發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資料,具有較好的聽說水平以及一定的英語寫作能力。
4、學生畢業後可從事計算機套用技術方面的有關科研、教學、工程設計、科研開發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基於網路的信息系統
跟蹤網路與信息前沿技術的發展,進行網路協定、移動計算等網路與通訊研究,同時開展資料庫系統技術、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平台技術、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及系統集成等技術的研究。
2、計算機模擬技術——複雜設計系統的建模技術
研究利用抽象數學模型描述複雜系統,例如現代物流系統;以及現代企業管理問題,例如企業資源計畫ERP,人力資源計畫HRP,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複雜系統和現代企業管理問題模擬和仿真分析,實現對系統最佳化和控制。
3、計算機圖形與可視化
計算機圖形與可視化技術是隨著計算機和計算機套用技術水平發展而出現的一個綜合性研究領域,主要研究各種圖形的計算機表示、造型方法、圖形生成算法、各種數據場的顯示方法、圖形標準、真實感圖形圖像的顯示,以及三維虛擬環境的生成與互動技術等。
4、計算機安全
網路安全方向除了從事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病毒等基本的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外,還將重點研究網路信息安全的智慧型化技術、安全協定的形式化分析、密碼算法設計與分析,密文資料庫系統以及隱藏理論與技術。
5、計算機視覺
計算機視覺研究領域包括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或圖像識別、景物分析、圖像理解等。本方向主要研究目標識別、自動跟蹤和測量等,用計算機代替人眼觀察或檢測圖像,理解圖像內容,具有自主適應環境的能力。該技術廣泛地套用於視覺檢測、模式識別,機器人的視覺引導和自動化裝配領域中。
三、學習年限與學分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為2.5年,鼓勵優秀學生提前答辯。
總學分要求≥43學分,其中修課學分數要求≥28學分,研究環節要求≥15學分
碩士生專業簡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研究方向
1、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
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嵌入式資料庫、移動資料庫、實時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主動資料庫、時空資料庫、XML資料庫、多媒體資料庫等現代(非傳統)資料庫理論(數據模型、體系結構、事務管理、查詢處理、故障恢復等)及集成實現技術。
2、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套用軟體
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套用軟體研究方向具有極強的自組織和自學習能力,高度的並行性、魯棒性和非線性,能有效地解決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高度複雜的非線性問題。將多尺度分析技術、智慧型計算、圖像圖形處理等多學科有機地融合研究。具體內容包括:多媒體技術與數據挖掘;遙感信息的智慧型處理技術與套用軟體;實時信息處理系統。
分散式計算與軟體開發技術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分散式計算環境下的協同工作機制及套用軟體、分散式數據挖掘、基於分散式環境的虛擬現實技術等。主要內容包括:分散式環境下的協同工作理論與機制;複雜場景繪製與虛擬現實套用軟體;分散式數據挖掘。
3、複雜系統建模與算法實現
複雜系統建模與算法實現研究方向涉及到系統科學、建模理論、最最佳化理論、算法設計與分析和套用領域等學科內容。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供應鏈與現代物流的建模、最佳化;建模理論的套用研究;最佳化理論和方法研究;系統最佳化中的算法設計與分析。
4、網路信息系統與安全
網路信息系統與安全研究方向緊跟世界網路計算技術、網路軟體及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著重對網路信息系統設計、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信息保密技術進行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網路信息服務系統與網路軟體;信息服務系統安全。
二、開設課程與學制
開設的主要課程:高級資料庫技術、計算理論、智慧型計算、面向對象的軟體體系結構、高級計算機圖形學、高級計算機密碼學、高級人工智慧、圖像處理、XML資料庫技術、普適計算、人工神經網路、嵌入式系統開發、物流系統控制技術等課程。
畢業生可在研究院所、國營大中型骨幹企業、外資或獨資企業,從事相關工作並可以根據所學知識在企業中發揮骨幹作用。
本專業學制為2.5年,授工學學位。
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在本學科上掌握較堅實的基礎理論和較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進行專業閱讀和初步寫作。
2、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創新求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備獨立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能力。
3、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問題並有新的見解。
4、可勝任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工作以及相關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圖像處理
2、智慧型信息處理
3、通信信號處理
三、學習年限與學分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為2.5年,鼓勵優秀學生提前答辯。
總學分要求≥43學分,其中修課學分數要求≥28學分,研究環節要求≥15學分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在本學科上掌握較堅實的基礎理論和較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進行專業閱讀和初步寫作。
2、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創新求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備獨立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能力。
3、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問題並有新的見解。
4、可勝任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工作以及相關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光纖通信器件與技術
2、移動通信技術
3、多媒體通信技術
三、學習年限與學分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為2.5年,鼓勵優秀學生提前答辯。
總學分要求≥43學分,其中修課學分數要求≥28學分,研究環節要求≥15學分
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工程領域簡介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技術,在短短几十年內已獲得了空前發展,其套用已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技術是信息社會中的核心技術,也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技術之一。計算機技術的套用不僅正在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許多學科的新發展,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改變著各國綜合國力的對比,是人們競相發展的重要技術領域。
本領域包括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設計、開發以及與其它領域緊密相關的套用系統的研究、開發和套用,涉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理論、技術和方法等。該領域能夠培養學生套用計算機基礎理論、數學基礎知識,在計算機軟體、作業系統、程式設計、大型關係資料庫、計算機網路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和套用開發,為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培養計算機套用開發、計算機管理等方面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目標
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側重於培養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為生產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實用型、複合型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要求掌握計算機技術領域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解決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問題的技術和技能;具備獨立從事計算機技術項目的套用、開發、維護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團隊合作、技術創新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可熟練地閱讀本領域工程套用中所需要的外文資料。
三、培養方式和學習年限
1、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採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但要求在校學習的時間累計不少於6個月。
2、工程碩士生的學制一般為二年半至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全部課程學習應在入學起一年半內完成,攻讀學位期間在校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一般應不少於一年。工程碩士生的論文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和答辯等環節原則上應在校內完成。
3、學位論文由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與工礦企業或工程部門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聯合指導。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基於網路的信息系統
2、計算機模擬技術3、計算機圖形與可視化
4、網路與信息安全
5、計算機視覺6、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
7、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套用軟體
8、分散式計算與軟體開發技術
9、複雜系統建模與算法實現
10、網路信息系統與安全
五、課程設定計算機技術工程領域碩士生應獲得總學分不少於3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程不少於11學分,專業基礎和專業類課程不少於8學分,選修課程不少於11學分,必修環節2學分。
學院實驗室
天津市“智慧型計算及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天津理工大學,於2005年開始籌建,於2007年底通過天津市科委專家論證。實驗室房屋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總資產430萬元,擁有儀器設備180台/套。實驗室是在天津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多年軟體技術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依託於天津市“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重點學科,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兩個碩士點作為支撐,經過天津市第一期重點發展學科和天津市“十五”重點建設學科的連續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以移動計算與其軟體、智慧型信息處理與人機互動技術、複雜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支撐技術等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天津市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的科研及人才培養基地。目前機構負責人為張德乾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高慶獅院士。實驗室現有固定工作人員20人,客座人員3人。工作人員中擁有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6人;擁有博士學歷16人,碩士學歷4人。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一、移動計算及其軟體技術
二、智慧型信息處理與人機互動技術
三、複雜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支撐技術
四、網路信息安全
近三年,先後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基金項目,天津市科委重大、重點項目等40項,累計實到科研經費1793.2萬元,發表論文110篇,被SCI、EI檢索70篇,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軟體著作權和發明專利14項。實驗室培養了碩士38名。實驗室承辦了圖像與信號處理國際會議(2008InternationalCongressonImageandSignalProcessing(CISP2008))及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國際會議(2008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medicalEngineeringandInformatics(BMEI2008)兩項國際會議,主辦了第124屆模糊科學研討會等4次學術交流會議,並參加了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與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研究關係,進行過多次人員互訪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