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炸糕

天津炸糕

天津炸糕是天津傳統特色小吃,經營者眾多。有一戶馳名國內外的耳朵眼炸糕店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選料精細,講究工藝,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使自己經營的炸糕品種越加發揚光大,與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並稱“津門三絕”食品。

基本內容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生產有百餘年歷史,清光緒年間,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以賣炸糕謀生,由於精工細做,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加之該店鋪選址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旺銷不衰。1957年該店加入公私的合營,78年經市飲食公司定名為“耳朵眼炸糕店”。

耳朵眼炸糕精選上乘江米,水店加工麵漿用上為赤夏,白糖經傳統工藝制餡,指定油類炸制,成品外皮金黃、酥脆不艮,餡心香香丹不膩、適口性強,且無任何添加劑,可謂綠色營養食。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多次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協、市飲食公司評為“優質食品全鼎獎”,一九九四年第五屆亞太博覽會榮獲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國烹協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耳朵眼炸糕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協命名為"天津三絕食品"。

名稱來歷耳朵眼炸糕生產有百餘年歷史,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以賣炸糕謀生,由於精工細做,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加之該店鋪選址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旺銷不衰。

由於劉萬春做的炸糕選料精、作工細、味道好、口感妙,物美價廉。在眾多的炸糕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買賣日見興隆,贏得了“炸糕劉”的美稱,又因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針市街上的染料莊、當鋪、銀號、布鋪、鞋帽店。富戶、百姓人家過生日、辦喜壽事。借“糕”字諧音“發”字諧音,取步步高發財之吉利,提前預約購買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顯露了名聲。因炸糕店緊靠著一條只有1米多寬的狹長鬍同--耳朵眼胡同,人們便風趣地以耳朵眼來稱呼劉記炸糕鋪。雖日偽時期曾改名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鋪則越叫越響。炸糕也被稱為“耳朵眼炸糕”了。

起源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清光緒庚子年間(1892年),當時的北門外大街是去往京師的通得街大道,東西兩側的估衣街、針市街、竹桿巷等,有著,全市最大的乾鮮果、皮貨、染料、藥材市場。商號鱗次楷比,顧客車水馬龍,吸引了眾多經營各種食品的小商販來此擺攤設點,招攬生意。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柜劉萬春(1874年─1962年)就是由原來推著獨輪車在鼓樓,北大關一帶走街串巷流動售貨,改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點現做現賣的。後來,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夥,在北門外大街租下一間八尺見方的門臉,掛起“劉記”炸糕的招牌,辦起了炸糕店。起初,每天不過賣二、三十斤左右,由於劉萬春的炸糕選料精,製作細,物美價廉,因而在北門外大街賣的炸糕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使劉萬春贏得了“炸糕劉”的綽號,買賣日漸興隆。以後劉萬春的兒子劉玉才、劉玉山、劉玉書等陸續進店,每天炸糕銷售量達100多公斤,逢年過節,人們借“糕”字的諧音,取步步登高之意,爭先購買,互相饋送,銷售量達400多公斤。每逢生孩子,過生日,辦喜壽事,人們更是提前預約,大量購買,使得炸糕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開始顯露名聲,因為炸糕店緊靠一條只有一米多寬的狹胡同─耳朵眼胡同,人們便風趣地以耳朵眼來稱呼劉記炸糕。日偽時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會,起名“增盛成”,但並不為民眾所接受。久而久之,增盛成的官號逐漸被人們遺忘,而耳朵眼的綽號卻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製作

傳統的耳朵眼炸糕採用北運河沿岸楊村、河西務和子牙河沿岸文安、霸縣產的黃米和江米經水泡漲後用石磨磨成粥狀,盛在布袋中。經淋水發酵後兌好鹼當作麵皮;再用天津出產的硃砂紅小豆,製成豆餡,加優質的紅糖在鍋內熬汁炒成豆沙餡,涼後作餡心,包好後溫油(130℃)下鍋,勤翻勤轉,這樣炸出的炸糕,色澤金黃爆“刺兒”,炸糕外皮酥脆不艮,內里柔軟糯粘,豆餡細甜爽口,別有風味。

榮譽

天津炸糕天津炸糕

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大賽上被授予特別榮譽獎,1989年被商業部批准為優質食品獲金鼎獎,連續多年獲天津市餐飲業優質食品金獎。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華名小吃。 同耳朵眼炸糕用料不同而且也有一定名氣的陸記燙麵炸糕,是天津傳統風味特色小吃又一品種。陸記燙麵炸糕與其他炸糕最大不同點就是用料為麵粉,且要用開水燙麵,揉光揉熟乎了,然後下劑包餡炸制,呈老紅色,面軟而不粘牙,吃起來鬆軟酥脆,細沙香甜。如今,這種燙麵炸糕已在中,高檔筵席上亮相,成為一道筵席甜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