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性理

天方性理

中國伊斯蘭教的哲學著作。清代著名伊斯蘭教學者劉智著。分《本經》和《圖傳》兩大部分。《本經》共5章,輯譯編著了80多種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經籍的有關論述。《圖說》系仿效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以《太極圖》解說世界本體的方式與《本經》互相闡發。全書共5卷,每卷列12說,每說1圖1傳,共60篇。其體例是“因經立圖以著經之理,因圖立說以傳圖之意”,使讀者能“觀圖以會意,觀文以釋經”。

內容

天方性理 天方性理
天方性理釋解 天方性理釋解

書中主要內容論述了伊斯蘭教關於宇宙起源、“大世界”(天)與“小世界”(人)、性與理之間的關係。其理論基礎是以伊斯蘭教“凱拉姆學”(即認主學)為主,融合了蘇菲派哲學思想的“神智論”、“人主合一論”、中國宋明理學的性理論與傳統儒學的社會倫理思想,其理論核心是“三一論”,即“真一”獨一無偶,造化天地萬物、主宰天地萬物。“數一”是由“真一”經過“先天理化”而產生的元氣、陰陽、四元(氣、火、水、土)三子(金、木、活類)、天星、地海、金石、草木及人類。“體一”是人通過認識自身,認識客觀世界而達到認識“真一”。在論述中,作者以“真一”比附理學的“理”,以“數一”和“體一”比附理學的“性”。理學認為“理”或“天理”是最高範疇,系宇宙萬物的本原,而作者則認為理之上猶有“真一”。“數一”、“體一”都來自“真一”。突出了伊斯蘭教的“認主獨一論”,從而構建了中國伊斯蘭教的宗教哲學體系,也擴大了性理學說研究的內容和範圍。該書自康熙四十九年,由黑鳴風等在寧波刻印,後有成都刊本、昆明刊本及馬福祥刊印本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