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理論書籍《黃帝內經》(約成書於公元前305~240年,距今有二千多年)《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明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敞天地。”“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 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可使益壽而有極時”。《素問·四季調神論》講:“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秋三月,此謂平容,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古代善於養生的人能“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認為“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這些經文講明一個道理即“人與天地相適應。”養生長壽的根本法則是效法天地陰陽四時變化的基本規律“從之則生,逆之則死”的道理。所謂上古健康長壽的“真人”可稱是“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氣功大師了。
由於“天人合一”的思想構成中醫理論體系的整體觀。研究中醫必須“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這種世界觀指導下形成了中醫理論體系,整體觀貫穿到中醫學、法、方、藥各個方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退乎天氣”。《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說明人是萬物中最寶貴的,其生命活動是受天地變化的影響。《素問·離合真邪論》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塞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騰,卒風暴雨,則經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素問·八正神明論》曰:“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指出氣候變化對人體生命活動有密切的影響。我們強調“不言易不可為良醫”是強調學習中醫學必須攻讀《易經》,因為《易經》講的是日月陰陽宇宙變化的基本規律。懂得宇宙變化的基本規律則練功可達到很高的境界。天人合一整體觀是研究氣功學、中醫學的最基本的指導思想。
相關詞條
-
《巨觀世界的生態與整體倫理》
《巨觀世界的生態與整體倫理》,又名〈生態世界觀原理〉,是運用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對客觀世界的生態本質與生態原理以及人類所應具有的整體生態思想觀及其基礎性理...
-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
各家思想 資料闡述 科學闡述 醫學內涵 人與天 -
《太極哲學觀》
《太極哲學觀》又名《太極思維的天人倫理》是運用中國的太極思維對客觀世界與人類文明的一種發現和認識,其中包含有對地球、宇宙、生態、世界以及人類和人類更高境...
關鍵字 與 前言 本書目錄 -
生態觀
生態觀是人類對生態問題的總的認識或觀點。這些觀點建立在生態科學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並在人類-自然全球生態系統層次上進行哲學世界...
介紹 歷史 背景 可持續發展觀 相關詞條 -
《天人合一物我還真》
《天人合一物我還真》作者王俊榮,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6年6月1日出版,屬宗教類書籍。
書籍介紹 作者簡介 本書目錄 -
哲學觀
哲學觀是指人們對哲學和與哲學相關的基本問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這樣的根本觀點和看法集中體現為一種哲學學說或哲學理論所具有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觀念。
簡介 內容 -
純陽觀[廣東省廣州市純陽觀]
純陽觀是廣州市最大的道教宮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純陽觀位於海珠區漱珠崗,純陽觀為清代嶺南高道李明徹祖師始建於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人文環境 主要景點 文化建設 開山祖師 常行神誕 -
觀行健康
觀行健康全稱杭州觀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醫療為核心的、創新型的健康管理機構,專注於打造全面的新中式醫學、醫療生態系統。主要業務板塊有:新中式醫療連...
公司簡介 取名“觀行”的由來 企業文化 觀行健康logo 業務模式 -
法律價值的綠色轉向:從人類中心主義法律觀到天人和諧法律觀
二、人類中心主義法律價值觀的缺陷 二、法律價值觀的涵義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