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聯繫的學說。古代髒與藏字相通,又稱藏象學說。藏指藏居於體內的臟腑;象指臟腑的功能活動和病理變化反映於體外的各種徵象。
髒象學說以臟腑為基礎,按照臟腑的生理功能特點,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溝通,配合六腑,聯繫皮、肉、筋、骨、脈及目、舌、口、鼻、耳等組織,這樣人體內各臟腑、組織、器官便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按照髒象學說的理論,心與小腸相絡屬,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肺與大腸相絡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於鼻;肝與膽相絡屬,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脾與胃相絡屬,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開竅於口;腎與膀胱相絡屬,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和二陰。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它們的生成、轉化和輸布,必須通過不同的臟腑機能活動才能完成;而臟腑組織器官的各種機能活動,又無不以精、氣、血、津液作為物質基礎。髒象學說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與五臟的生理活動有著密切關係。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正常,有賴於五臟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
由此看來,髒象學說不僅要研究臟腑的形態、部位、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而且要探究髒與髒、髒與腑、腑與腑的關係,臟腑與組織器官的關係,臟腑與精氣血津液的關係,以及臟腑與精神情志的關係等。因此,髒象學說中的心、肺、肝、脾、腎等臟器的名稱,雖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中,卻不完全相同。中醫髒象中的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著現代解剖生理學中幾個臟器的生理功能,而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一個臟器的生理功能,則可能分散在中醫髒象學說中幾個臟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髒象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它不僅套用於中醫學的生理學、病理學,而且廣泛地套用於疾病的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依據。髒象學說認為人體是通過經絡系統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脈、七竅二陰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在臟腑的病變,可經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反映於外,因而觀察疾病的外在表現,可了解病位之所在,分辨病邪之屬性,把握髒氣之虛實。在此基礎上,加以分析歸納,進而作為診斷。如目赤腫痛,多系肝火為患,因為“肝開竅於目”。舌潰爛生瘡,多繫心火為患,因為“心開竅於舌”。在治療方面,髒象學說是確立治療原則,選方用藥的理論依據,如目赤腫痛應清泄肝火,舌潰爛生瘡應清心降火等。
相關詞條
-
髒象
“藏象”一詞,最早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近些年來又寫作“髒象”。《中醫大辭典·基礎理論分冊》解釋說:“髒象,指人體內臟機能活動表現的徵象。”規劃教材...
科技名詞定義 髒與髒象學說的基本概念 -
髒象學
是研究臟腑形體官竅的形態結構。重量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認為人體是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以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經絡內而五臟六腑外而開體竅所...
-
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即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
基本定義 臨床運用 現代學說 -
氣血學說
氣與血為人體不可須臾脫離的最寶貴的基本物質,它不僅是四肢百骸,臟腑經絡的能源和動力,也是營衛津液精神情志的氣化源泉和物質基礎。進而言之:它在臨床實踐中的...
解讀 中醫套用 -
腑臟學說
腑臟學說 統稱“五臟”在中醫學上,髒,包括心、肝、脾、肺、腎,腑,包括胃、大腸、小腸、膀胱、膽、三焦,統稱“六腑”。兩部分合稱“腑臟”。 這一學說的核心...
-
《華洋髒象約纂》
髒象著作。三卷,附錄一卷。清·朱沛文編撰於1892年。
書籍簡介 作者簡介 -
《黃帝內經》
、針刺灸熨、導引、按撟,以及五運六氣等等學說莫不賅備,堪稱中醫理論的淵源...初期或中期。實非一時一人之作。《內經》利用陰陽五行學說,對生命的形成...提出施醫方案,力求因勢利導,對症下藥。《內經》利用陰陽五行學說說明人體各部...
簡介 分卷介紹 主要特點 學術思想 理論體系 -
黃帝內經
歷史名稱由來 黃帝內經[醫史文獻]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載有“醫經”、“經方”、“神仙”和“房中”四種中醫典籍 [4] ,...
歷史 內容 目錄 理論體系 學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