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四通,有66戶飲用井水,有5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5.90%)。有122戶通電,有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0.98%和 32.7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14.75%和8.2%)。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5萬元,占總收入的40.61 %;畜牧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 36.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34頭,雞591隻);林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0.19%;第二、三產業收入41.2萬元,占總收入的 15.95 %;工資性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6.2%。農民人均純收入281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占勞動力的6.91%),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2戶,共鄉村人口498人,其中男性251人,女性247人。其中農業人口463人,勞動力298人。該村居民均為漢族。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人,占人口總數的3.0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76人,參合率95.6%;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以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為載體,加大農民文化科技培訓力度,增強農民科技意識,真正掌握1-2門實用技術。
2、以玉米、馬鈴薯、林果、烤菸、中藥材、生薑、魔芋、生豬、牛、羊等特色產業為主要發展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現代農業發展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3、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以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為載體,加大農民文化科技培訓力度,增強農民科技意識,真正掌握1-2門實用技術。
2、以烤菸、生豬等特色產業為主要發展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現代農業發展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烤菸100畝,種植水果60畝,養豬140頭(其中母豬40頭),轉移勞動力26人。
3、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計畫投資2萬元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力爭到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