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現在的三十餘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條件、辦學內容和辦學要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主要的是:舊的高等教育體制的基礎計畫經濟逐漸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取代,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階段的十年制高等教育體系已經建立並得到完善,創新意識成為優秀人才的必備標誌。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隨著上述變化的發生,一些矛盾開始暴露,相應的教育改革最先在北大開始醞釀和實踐。20世紀80年代後期,北京大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16字教學改革方針,即在低年級實施通識教育,高年級實施寬口徑的專業教育,並於2001年正式開始實施“元培計畫”。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大學,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和學科專業特點,也先後實施了按學科大類招生與培養制度。
具體含義
大類招生的全稱應該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後,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大類招生是相對於按專業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實行“通才教育”的一種改革。按大類招生是高校根據我國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教學改革,並不是相近專業的簡單歸併,而是涉及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發展,也是學校進行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大類招生政策堅持以“厚基礎,寬口徑”為原則,所謂厚基礎,就是強化做人(人格素質)的基礎和強化做事(職業能力)的基礎。所謂寬口徑,就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地方、行業經濟結構變化為依據,以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重點,突破單一學科式設定模式,實行按大類專業招生,小專業(專門化)施教,設定柔性專業方向。
大類招生政策在“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下,建立“全校通修課程 學科通修課程 專業發展課程 開放選修課程”的新型模組化課程體系,引入第二課堂資源,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育人體系。並且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社會人才需求多樣化。學生髮展個性化的要求,新政策進行了管理制度的創新,實施了開放選課制度,導師制度,專業分流制度,專業流轉制度等。從通識教育平台和專業特色培養兩個方面進行學分制,以落實培養套用型人才,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持續發展和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通過模組化課程體系、多元化實踐教學育人體體系、學分制運行管理機制來貫徹落實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
優點
減少盲目性
在選擇志願時,大多數考生對專業的了解和選擇比較盲目,未必清楚專業真正的發展前景,甚至連自己是否對這個專業感興趣都不清楚。所以在填報志願時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非常普遍,如認為學管理就能當領導,學建築就要下工地,學金融就是去銀行。考生最終被錄取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相距甚遠。實行大類招生錄取後,不急於確定方向,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逐步對專業產生質的認識,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喜愛專業,有助於學生減少未進校前選擇專業的盲目性。同時,按大類招生培養人才延遲了專業選擇時間,學生可以零距離體驗專業,近距離觀察市場,從而增強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提升就業實力,使人才培養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大類招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聯考學子在專業選擇上的迷茫和無措,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符合志願者意向
大類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聯考一考定終生而是一些學子在聯考發揮不當的情況下或是因幾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儀的專業失之交臂而痛悔的遺憾,給考生一個機會先進大類,再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自己喜愛感興趣的專業。因此實施大類招生,因為給了學生們在學習1~2年的時間後在根據成績和表現選擇專業,也是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和老師們,學習和教學的激情與熱情。為了讓自己上喜愛的專業要努力學習,為了讓廣大學子認識自己課程的魅力要既專心又創新的去授業,這就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本身的發展和進步。在實施大類招生和通識教育政策下很多或是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1~2年的學習後對自己未來的專業選擇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規劃,給予學生們更大的選擇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清楚自己的目標所在將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最大程度的發掘和發展出來,培養和鍛鍊出社會所需求的人才。而且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緩解了政府招生部門和學校招生部門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
培養人才
當下的知識經濟時代中,社會需要的是高實用型、技術型、套用型,複合型人才,而這種人才所迫切需要的就是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這種精神和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為基礎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況下的接受教育變得並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括面廣、遷移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而這些知識並非言語所能“傳授”,它只能通過學生主動地“構建”、“再創造”而獲得這就需要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其中主動地發揮作用。因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獲得知識的必備能力,沒有這能力,學生就不能把握所學知識的精髓,得到的只能是書本上的死知識,不能靈活地將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去。創新思維需要聯結各個學科的知識,對各學科的知識進行組合推理,最後形成一個全新的思想。如果沒有寬廣的知識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那將如何開啟創新思維“引擎”呢?按照大類招生培養人才,就可以打破專業界限,尤其在低年級打基礎階段,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組合班級,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確定目標,因材施教。也對培養學生創業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素質,具有自立的意識和跨行業、跨國界創業的能力,促成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數學、外語水平差距較大的問題,而且有利於優秀拔尖人才的脫穎而出,為學生的個性養成和提高創新能力創造合適的條件。而以上種種正是在做出戰略性調整下,實施大類招生和通識教育為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的便捷之處。
提高學校效率
按“大類招生培養”,一方面能克服過去由於專業設定過細造成的分散局面,可以更好發揮院系在教學過程中的指揮和統籌作用,有利於師資、設備等各項教學資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別一方面各系和學院從“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要求出發,拓寬專業覆蓋面,構建新的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進一步最佳化人才培養模式,對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其他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於學校在辦學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教學資源,提高辦學水平,促進學校進一步發展,凸顯自己的教育個性和品牌。
平衡冷專業
大類招生也是一項有益於社會發展的政策。大類招生有利於使“冷熱”專業趨向平衡。能夠為培養社會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過去在聯考填報志願時,由於對專業不了解,經常造成的“冷、熱”專業分化嚴重現象,也相應地引起高校冷熱專業教學資源投入的不平衡,這種惡性循環使冷熱分化日益嚴重。大類招生在招生過程中不分專業,而一個大類中通常包含著“冷、熱”專業,這就無疑相對提高了“冷門”專業學生的質量,淡化了因過分強調專業而造成的種種矛盾。由於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便於穩定和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使學生學有所愛。有利於平衡“冷、熱”專業生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受社會就業走向和人們的職業價值觀念的影響,報考各種專業的生源很不均衡,出現“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按文理大類招生能有效抑制這個問題,因為每個大類“冷”、“熱”專業都含在其中。先以文理大類招進來,進行統一的前期培養,能淡化因過分強調專業而造成的種種矛盾,對引導生源流向、改善生源質量、增加招生量、平抑社會的需求差異發揮作用。同時,學科大類包括多個專業方向,在人才培養的後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專業選擇,避免了過去在聯考填報志願時,由於考生和家長對高等學校專業設定了解不夠深刻,造成“一次報名定終身”而又很難在以後的大學學習過程中調整或重新選擇的窘迫狀況。有利於按需培養人才。近年來,考生在錄取後要求調換專業的現象有逐年增多的趨勢,但教學計畫的相對穩定性又制約了專業的調整。而按文理大類招生培養,一方面能使高校培養的人才,專業口徑拓寬、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具有一專多能和適應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由於每大類包含了多個專業和專業方向,而通過1—2年的按大類培養,可以有效地延緩學生對專業的選擇,讓學生和家長更好地了解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動態和市場就業信息,從而避免聯考填報志願的盲目性。同時,對學生總體而言,在專業選擇上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真正體現了按需培養的原則,有利於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弊端
首先,人為地將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滿足了一部分,得罪了一大批”。按學科大類招生後,大二或大三時按照怎樣的程式和標準將學生分流到相關專業呢?不同學校的做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學後的1~2年的學習成績(學分績點)排名,設定一定比例進行分流。這樣做的結果是,成績排名靠前的“優秀學生”聚集到“熱門專業”,其他學生分流到“冷門專業”。“單純按照學習成績(學分績點)分流學生貌似公平,但卻必然導致‘冷門專業’越來越冷,學生沒興趣、老師沒幹勁,形成惡性循環。”一所高校的學生處長這樣說道。其次,加劇了“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就財經類高校而言,在按學科大類招生後進行專業分流時,幾乎所有學生都熱衷於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審計學等少數優勢專業,而這些專業的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資源與設施等都與“蜂擁而至”的學生不相匹配,教學質量難免“偷工減料”。難怪有些財經類高校的熱門院系本科生人數多達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門院系則“門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讓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緊急剎車。第三,學生理性選擇專業只是“一廂情願”。雖說學生經過前1~2年的學習,其對專業方向和自身專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確有助於其理性選擇專業,但在實際操作中,專業選擇中的從眾行為、父母包辦等現象大量存在,很少有學生真正考慮個人特質與專業職業的適配關係,高校雖也竭力加以引導,但收效甚微。學生扎堆“熱門專業”的結果,必然帶來畢業就業時“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境況。第四,暗箱操作讓專業分流變為“拼爹”。按大類招生以後,每到專業分流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感到壓力特別大,來自方方面面的干擾很多,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廣東某高校的招生就業處處長介紹說,“一些學生家長能量很大,他們的孩子入學後學習不算努力、成績卻很優秀,就是為了能夠轉入理想的專業”,正因為此,這位處長從當初按學科大類招生的“最早支持者”變成現在“最大的反對者。”廣西某高校還因此引發激烈矛盾,被學生“告”到教育部。
實施高校
現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近一半多的高校實行了按大類招生,可見大類招生漸成趨勢。2002年,北大有13個院系實行按院系招生,3個專業按學科大類招生。同年,清華大學在經管學院也試行了按“工商管理類”統一招生、按學院進行大類培養的人才選拔模式。像很多考生熟悉的浙江大學從2005年就對學校的經濟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藥學院3個學院開始嘗試按學院大類招生;2006年開始逐步按大類招生,共有11個學院按照學院大類招生,招生專業數從2005年的83個減少到37個;2008年浙大的新生全部到一個學院報到——“求是學院”。這個龐大的學院擁有龐大數量的班級,僅一個“工科試驗班”,就出現了60多個小班。從2008年開始,浙大所有考生進校後在未確認主修專業前都是“求是學院”的學生。求是學院將專門負責大類招生後一年級新生及專業確認前學生的通識教育培養。為管理這個龐大的學院,學生分三塊居住,文理社科大類學生住在丹陽青溪學園,農生醫大類學生住在紫雲碧峰學園,工科大類及竺可楨學院學生住在藍田學園。學生以數字為序進行編班,相鄰幾個宿舍將會被編成同一個班。學校為班級配備班主任、輔導員、學長及導師。到2009年除建築學、城市規劃、數字媒體技術等個別專業採取按專業招生外,其他大部分專業都涵蓋到大類招生中來了,共分為6個大類:分別為“人文科學試驗班”、“社會科學試驗班”“套用生物科學”“工科實驗班”“理科實驗班”“醫學類實驗班”而在2010年又將建築類等4個專業合併為“科技與創意設計實驗班”,將“工科實驗班”拆為“工科實驗班(信息)”“工科實驗班(工學)”,至此,文理科所有專業基本上都包含到8個大類中。
其他實施大類招生的學校有: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等。下面列出了部分按專業大類招生的學校(2011年)。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每年各個學校都會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一定的改變,考生在報考某一高校前一定要詳細查閱招生簡章和相關資料介紹。
北京
1.北京理工大學
部分專業按學科大類招生。如交通工程專業和交通運輸專業按交通運輸類招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和製藥工程專業按化工製藥類招生;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按數學類招生;套用化學專業和化學專業按化學類招生;工商管理專業和市場行銷專業按工商管理類招生等。
2.北京化工大學
生物工程類(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數學類(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和金融數學方向)、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財務與金融方向)、公共管理類(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實行大類招生
3.北京郵電大學
電子信息科學類、數學類繼續實行大類招生。
4.北京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類、電氣信息類、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按大類招生。
5.首都師範大學
數學類、電器信息類、公共管理類、生物科學類按大類招生。
6.北京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按材料科學與工程大專業統一招生、經濟管理學院按3個大類進行招生: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和經濟學類、機械工程學院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2個專業按機械類統一招生、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2個專業按能源動力類統一招生。
7.北京聯合大學
工商管理類、機械類、經濟學類實行大類招生。
8.清華大學
上海
1.復旦大學
2011年復旦合併和新增6個招生專業大類,包括英語、歷史學類、社會科學試驗班、經濟管理試驗班、自然科學試驗班和醫學試驗班,其中的“試驗班”僅為招生專業大類屬性,而並不是指某個特殊的班級。
2011年首次實行跨院系大類招生共設有5個大類,分別為經濟管理類、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歷史學類、醫學類。學生將根據各自修讀課程的實際情況和院系的修讀方案進行個性化選擇。其中醫學類學生於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期中實施選專業,經濟管理類、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歷史學類的學生於第一學年結束後的暑假期間實施選專業。
2.東華大學
部分專業繼續實行按專業大類進行招生(7個大類,19個專業。按專業大類招生的類別及專業:經濟學類含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金融學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含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工商管理類含工商管理專業、市場行銷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電氣信息類含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通信工程專業;材料類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和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紡織工程類含紡織工程專業和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傳播學類含傳播學專業和公共關係學專業。
3.上海大學
按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理學工學三個大類招生。
遼寧
大連理工大學
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新聞傳播類(文法類)、外國語類、土木與交通類、運載工程與力學類、化工與製藥類、機械工程類、數學類、物理學與光電子類、電氣信息科學類、建築與藝術類
山東
1.濟南大學
經濟學類、法學類、政治學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生物科學類、環境科學類、電子信息科學類、材料類、機械類、電器信息類、土建類、環境與安全類、化工與製藥類、建築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2.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類,涵蓋海洋科學、海洋管理、套用海洋學三個專業;大氣科學類,涵蓋大氣科學、套用氣象學兩個專業;新聞傳播學類,涵蓋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兩個專業。
3.青島農業大學
絕大多數的本科專業都是分大類招生的
廣東
1.中山大學
部分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的專業進行合併,按大類招生,招生專業名稱由去年的116個縮減為67個。
2.華南理工大學
華工今年繼續實行“大類招生”,招生專業和去年相同。
3.華南農業大學
華農今年將在經濟管理學院、工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3個學院試點大類招生
湖北
1.湖北工業大學
電氣、管理類按大類招生
2.武漢紡織大學
機械類、電子信息科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藝術類、工商管理類及新聞傳播學類按大類招生。
其他地區
1.重慶郵電大學
在理工科專業範圍內全面鋪開大類招生,包括通信類、計算機與智慧型科學類、自動化與電氣工程類、電子工程類、生物技術與製藥類、積體電路工程類、工商管理類等多個大類涉及29個專業
2.石家莊鐵道大學
石家莊鐵道大學功能材料專業側重於太陽能材料方向研究,入學時按大類招生
3.瀋陽師範大學
有部分專業是按大類招生的,例如數學類、化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英語、藝術設計等等。
4.哈爾濱商業大學
今年還是有按大類招生的特殊類別,共設四個二級學科門類,有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還有能源動力類,和化工製藥類,一共四個大類。
5.天津理工大學
部分專業實行按類招生。2011年共有10個大類(包含26個專業)實行按學科類別招生,分別為:機械類(包含: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電子信息科學類(包含: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能源動力類(包含: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能源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材料科學類(包含:材料物理專業、材料化學專業、功能材料專業)、材料類(包含: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化工製藥類(包含: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套用化學專業、製藥工程專業、藥學專業)、工商管理類(包含: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物流管理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包含:工程造價專業、工程管理專業、工業工程專業)、環境安全類(包含:環境工程專業、安全工程專業)、儀器儀表類(包含:測控技術與儀器儀表專業)。
7.中南大學
學校按學科大類招生
8.貴州師範大學
有旅遊管理、導遊方向、飯店管理方向三個專業按旅遊管理類招生,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三個專業按生物科學類招生,有電機工程機器自動化、電器信息工程按電器信息類招生,有機械設計製造,機器自動化,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按機械類招生。
9.青海民族大學
繼2010年實行2個大類招生專業後,2011年又新增8個大類招生專業,分別為經濟學類(經濟學、國際經濟貿易)、數學類(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類、信息與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公共管理類(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電氣信息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工商管理類2(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工商管理類1(會計學、財務管理類)、電氣信息類(電子類)、藏語言文學類(藏語言文學師範類、政史地師範類、藏漢翻譯、漢文文秘、藏英方向)、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師範類、文秘)、英語(旅遊英語、英語師範類、英語翻譯)、蒙古語言文學(蒙古文化、雙語文秘)等。
10.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目前設有機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築系、商學系、化工與食品加工系等5個系。按大類招生前2年統一培養,2年後分專業
11.湖南工業大學
工商管理類、機械類、電器信息類實行大類招生。
相關問題
第一,在填報志願之前,考生應了解大類的具體學科類別,要按照教育部2001年規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的設定分類,了解選報的大類是屬於11個學科的哪一個學科?又屬於那一個門類?這一點首先要搞清楚。
第二,該大類名稱包含的專業有哪些,這些專業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有那些?不感興趣的專業又有那些?感興趣的專業越多,越值得選擇,如果感興趣的專業不多,填報時應當慎重!
第三,並不是所有高校都實行按大類招生,按大類招生的高校也不是所有學科或專業都按大類招生。這一點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要詳細閱讀高校的招生計畫,搞清那些學科或專業是按照大類招生的,那些學科或專業是依然按照專業招生的。按大類招生的,大類相當於過去的“專業”,在填報志願時,考生只需填報大類名稱,而不用具體填報專業名稱,如果是按照專業招生的,需要填報具體的專業。搞清這一點才能有效利用一定數量的專業志願,增加選擇專業的數量。
第四,注意按大類招生的種類和名稱。高校按大類招生通常有兩種,一是高校整合專業設定學科大類,譬如江南大學就把14個專業分為機械類、電器信息類、工商管理類、社會學類等四類,院系和學科大類的招生專業名稱以類或專業來代替,如“物理學院”以“物理學類”作為招生專業名稱;而有的高校是以“基地班”或強化班的形式招生,如南農大的國家理科基地班和河海大學的基地強化班。
發展前景
大類招生有著減少填報志願的盲目性,有利於複合型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等諸多優勢,是我國本科專教育的發展趨勢。從世界各國的高校發展經驗來看,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等世界名校都實行不按專業招生的辦法。可以說,大類招生是高等教育的趨勢。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適合大類招生的。擁有相對較齊全的學科,各領域具有完備的師資以及相配套的教學計畫是實行大類招生的一個基本的要求。一般來說,專業數較多,但招生規模卻不是很大的學校,以及師範類專業、醫學類專業等專業性比較強的特殊專業不適合大類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