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寺

大雄寺

杭州良渚大雄寺,始建於東漢年間,1958年因建“良渚公社展覽館”須用材故拆毀。大雄寺已於1999年10月由女僧妙樂禪師募化重建,2000年4月實施首期工程。寺按原型建三進:天王殿、大雄寶殿和三聖殿,及配殿輔房,現已建成。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雄寺大雄寺
杭州良渚大雄寺,始建於東漢年間,1958年因建“良渚公社展覽館”須用材故拆毀。大雄寺已於1999年10月由女僧妙樂禪師募化重建,2000年4月實施首期工程。寺按原型建三進:天王殿、大雄寶殿和三聖殿,及配殿輔房,現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三星殿、觀音殿、鐘樓、方丈院、齋堂、法器間等建築,規模已經初具。寺側原有一株花開兩色的玉蘭,山麓有放生池,池內有無尾螺螄,手摸可得。

歷史

大雄寺大雄寺
大雄寺在大雄山的東南麓,處於大雄山與五郎山的包圍之中。寺廟方面的資料顯示:大雄山在良渚西郊,苕溪之南,林深木茂,翠竹成蔭,古樹參天,渠流清泉,不亞杭州的九溪十八澗。峰巔有白龍潭,是南宋時投簡祈雨之地。潭中多產蜥蜴,當地人說是龍種,稱叫白龍。山中有洞,名曰龍洞,山南有潛龍塢,山麓原有山泉一眼,名義和泉,方八九尺,四周砌石,泉水清澈,味甘不遜無錫惠山泉。原有泉名殘碑,為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吳興沈彥重立,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