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流傳於廣西金秀瑤山巷鄉坳瑤地區。大長鼓還有公鼓和母鼓之分。公鼓腰細而長,母鼓腰粗而短。演奏時,將母鼓橫於胸前,以右手拍右端的鼓面,發出“嘭”音;左手用竹片打擊左端鼓的邊沿,發出“啪”音。即“嘭——啪啪,嘭——啪啪”的節奏;公鼓,是為了配合母鼓演奏的。公鼓音高,母鼓音低,渾厚,音域寬廣,遠近可聞。舞蹈時,時而鼓聲“嘭——啪啪”,時而男女同聲高歌,時而鼓、歌、舞交織為一體,充分表現了瑤族鼓文化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
基諾大鼓舞
大鼓舞,是基諾族民間舞蹈中歷史悠久、在民眾中有著深遠影響的舞蹈,流傳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的基諾族村寨。基諾族有本民族的創世神話...
簡介 -
長鼓舞
長鼓舞,中國少數民族舞蹈,以擊打長鼓,邊擊邊舞而得名,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始終以其典雅飄逸的舞姿馳名中外。中國流傳長鼓舞以朝鮮族的和瑤族的最具代表性。長鼓...
簡介 歷史起源 藝術特點 朝鮮族 瑤族長鼓舞 -
鼓舞
鼓舞是苗族的一種民間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歷史上有關苗族擊鼓歌舞的文字記載,較早的可見於唐代。鼓舞的表演形式,豐富多樣,根據跳舞的人數可以...
舞蹈簡介 表演形式 舞蹈起源 舞蹈分布 苗族文化 -
江華瑤族長鼓舞
江華瑤族自治縣的民間舞蹈很多,有長鼓舞、度曼尼舞、傘舞、關刀舞、穿燈舞、蝴蝶舞等等,其中瑤族長鼓舞最能反映瑤族質樸、浪漫的歷史和文化,以及瑤族人民的個性...
基本介紹 歷史淵源 長鼓分類 長鼓製作 表演形式 -
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在羌語中稱為“莫恩納莎”、“莫爾達沙”或“布滋拉”,是“釋比”在法事活動中跳的一種祭祀舞蹈,又稱“跳經”,是羌族祭祀活動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鮮...
基本簡介 淵源追溯 起源與發展 神秘傳說 表現形式 -
苗族鼓舞
“鼓舞”是一邊擊鼓邊舞的苗族民間舞蹈。鼓為木製,以牛革蒙於兩端,置於架上敲擊。苗族“鼓舞”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歷史上有關苗族擊鼓歌舞的文字記載,較早的可見...
簡介 詳細介紹 舞蹈特點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
黃泥鼓舞
黃泥鼓舞有雙人舞、四人舞和集體舞等多種形式,舞者們都要盛裝打扮、配合默契,其中,可以用一個母鼓搭配四個公鼓組成舞群,母鼓在舞群的中央,負責指揮和掌握整個...
基本簡介 起源與發展 沿用 黃泥鼓 盛行及特點 -
木鼓舞
木鼓舞分布在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岩帥、單甲、糯良、勐來、勐角、班洪等鄉鎮,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木鼓歌舞場。現滄源縣有大、中、小型木鼓700多隻,能跳木鼓舞...
概述 意義 舞蹈的組成 傳說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