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鐵牛廟村

大鐵牛廟村

大鐵牛廟村得名是因為1200多年前,一塊巨大的隕石落到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坪上鎮大鐵牛廟村村東幾尺見方的土地上,後世百姓奉這塊形似牛的隕石為神物,建廟膜拜。後遂以“鐵牛”為名。

基本信息

鐵牛隕石

在坪上鎮鐵牛廟村前的孫鏜紀念館院內,記者看到了“ 鐵牛”隕石。“鐵牛”隕石通體呈褐色,半隱半 露,南北而臥。從北端看,牛頭高揚,牛首露出地面約70 厘米,牛身中間部位略低,距地面上約 40 厘米形成完整的牛背。南端又比中間部位略高,高出地面約 50 厘米,為牛臀,整塊隕石酷似一頭靜臥的牛。

實際上,“鐵牛”本是天外來客,研究證實,“鐵牛”是一塊世間罕見的石鐵類隕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距今已有 1200 多年的歷史。村里人說,自打“ 鐵牛”降世起,就一直守著這幾尺見方的土地。1200年來,未曾挪移。

科學研究雖證實了“鐵牛”降世的確切年代,但對於具體時間,本地史書並無記載。時至今日,人們已無法還原“鐵牛降世”時的場景,但“鐵牛”無疑是宇宙饋贈給地球的珍貴禮物,至今,它仍是我們探尋神秘宇宙的入口。

隕石傳說

關於“鐵牛降世”,多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相傳,唐朝某年舊曆年除夕,一受婆婆虐待的媳婦,深夜起來碓米辦年貨,只聽見外面傳來巨響,她出門一看,天空通明,天上有三頭牛正向自己家院子飛來,媳婦急中生智,手持掃帚往空中一揮,將黑牛擊落院中,其餘兩頭驚慌而逃,所落下的黑牛就是現在的“鐵牛”。

另一種甚廣的傳說稱,很久以前,負責巡視東海的天神鐵牛將軍巡遊至坪上小鎮時,發現一座茅屋中紅光四射,頓感驚異。鐵牛將軍乘祥雲來至茅屋上方,不料卻是一村婦小解,鐵牛將軍當即大驚失色,失足跌落下來,成了“鐵牛”。

眾多版本的傳說賦予了這個天外來客更多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來,百姓篤信這頭“鐵牛”可以為他們帶來吉祥,他們為這個“ 鐵牛” 建廟膜拜,“鐵牛廟村”也因此而得名。據村里老人講:先有鐵牛後建廟,先有廟宇後有村。

孫氏家族

因為來自宇宙,古代起,就有百姓在“鐵牛”隕落處修建廟宇,頂禮膜拜,祈求“鐵牛”保佑蒼生。流傳甚廣的說法是,鐵牛廟始建於唐代,明代重修建過,後毀於戰亂。《莒南縣地名志》中記載:最初在鐵牛廟處興建廟宇的是范、顏兩姓的族人,後來,范、顏兩姓失落,孫姓於明初遷來鐵牛廟村。《重修莒志 .民社志》中記載稱,孫氏原籍江蘇海州,明洪武年間遷居日照,其中,孫氏四世子孝遷居鐵牛廟村… … ,因孫姓發展快,人多村大,為區別相鄰的同名村,後來,“鐵牛廟村”改稱“大鐵牛廟村”。
今天,在大鐵牛廟村仍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摸摸牛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牛腚,一輩子不犯病”。孫氏家族的後代們認為,千百年來,村里人丁興旺,風調雨順,都是“鐵牛"保佑的結果。至今,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孫氏祖孫來此祭祖,膜拜“鐵牛"。

英雄孫鏜

孫氏家族祖祖輩輩人才輩出,這其中,以抗倭民族英雄孫鏜知名度最高。為紀念孫鏜,孫氏家族後人修建了孫鏜紀念館。

孫鏜年輕時在莒州做過府衙小吏,後辭職經商,富甲一方。嘉靖年間,倭寇在蘇州府和浙江一帶活動猖獗,孫鏜決定投軍平倭。他拿出了經商的錢財資助軍餉,招兵買馬,積極抗倭,名震四海。很長一段時間內,倭寇不敢來犯,百姓視孫鏜為吳中長城。

後來,在一次抗倭突襲中,孫鏜因後援不至,寡不敵眾,壯烈殉國,年僅三十四歲。嘉靖皇帝驚悉後,御封其為“光祿丞”,並封其母為太夫人。

在孫鏜紀念館的大院內,仍保留著當年皇帝冊封孫鏜時,從京城運來麒麟碑的舊址,碑上以鑄鐵刻有“天下太平”的字樣。戰爭時期,麒麟曾遭到毀損,解放後又重新修葺,但大院內依然保留著四塊原來的麒麟碎石,上面的花紋精巧傳神。另外,一塊由嘉靖封賞的無字石碑仍矗立在紀念堂前,碑文已無從考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