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穴

大鐘穴

大鐘,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足少陰腎經。足少陰之絡穴。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的跟骨內側支,及脛後動脈的跟骨內側支。主治咽痛,氣喘,咳血、嗜臥,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名稱釋義

1)大鐘。大,巨大也。鍾,古指編鐘,為一種樂器,其聲混厚洪亮。該穴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如瀑布從高處落下。本穴物質為太溪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為從高處流落低處,如瀑布落下一般,聲如洪鐘,故名。太鍾名意與大鐘同。

2)腎經絡穴。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是經水由高處落入低處,經水落下時散發出大量的水濕氣體,水濕氣體吸熱後飄散於穴外,本穴有聯絡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腎經絡穴。

功能作用

聯絡表里。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瀉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表里不和則多提插捻轉。

定位

內踝後下方,太溪穴下0.5寸稍後,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解剖

跟骨上方;有脛後動、靜脈分布;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

主治

1. 癃閉,遺尿;

2. 月經不調;

3. 腰脊強痛,足跟痛;

4. 氣喘、咯血。

操作

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尿瀦留、神經衰弱、哮喘等。

配伍

配孔最、尺澤、魚際主治咯血;

配腎俞、關元、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

配腎俞、太溪、委中主治腰脊強痛。

功效

益腎平喘,調理二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