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上海自元代建縣後,未築城牆,明代時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僅用3個月時間趕築了一座周長9華里,高2.4丈的城牆,沿城牆外面築有周長1500餘丈的城壕。萬曆年間倭患平息,縣城安寧,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鳳樓、觀音閣、真武廟和大境閣。
簡介
大境閣建在大境箭台上,是一座結構精巧、造型別致的抱廈式三層樓閣。此閣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供關帝像(原稱關帝殿),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改建成三層高閣(即今日之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總督陶澍登閣觀光後親題“曠觀”匾額懸於“熙春台”上,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兩江總督陳鑾游此,題“大千勝境”四字刻於東首石坊上。於是此閣名聲大振,被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江皋霽雪”景點,成為申城旅遊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