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馬

大通馬

大通馬所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產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大通河流域而得名。

基本信息

區劃品種名稱

大通馬

類別


典型圖片

大通馬大通馬

產地及環境

大通馬產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大通河流域而得名,中心產區在大通河流域的門源祁連二縣,以皇城、蘇吉、仙米、阿力克、多隆等鄉所產者質量最優。境內山脈綿亘,河流縱橫,祁連山脈自西北橫貫東南,地勢相應低傾,大通河流經其中,形成山間谷地、盆地、丘陵和低山樑原的高寒山地草原環境,海拔在2500~4000米之間。產區冷季長,日照強,日溫差大,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3.4~0℃,最低-35.4℃,最高30℃,年日照2669.5~3030.3小時,年降水量262.9~514.5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相對濕度54%~62%,無絕對無霜期。產區由西向東氣溫漸增,降水量漸多,祁連山南麓東段氣候比較溫暖濕潤,中段地勢較高,寒冷濕潤。產區草原遼闊,土質肥沃,水草豐美,是青海省優良天然牧場之一。海拔3000米以下是亞高山草原土,為優良牧地;海拔4000米上下為亞高山草甸土,牧草繁茂;海拔4000米以上則地表疏鬆,碎石裸露,植被稀少。主要牧草有垂穗披鹼草、早熟禾、羊茅、針茅、蒿草、苔草、芨芨草、賴草、風毛菊、厥麻等,灌木有金臘梅、高山柳、杜鵑等。當地民眾多按灘地、丘陵、高山分季放牧牲畜。河灘、丘陵地區氣候較暖,牧草豐富,水源充足,多用作冬春草場;高山夏季氣候涼爽,泉水遍布,灌木較多,多用作夏季牧場。在氣候、水源、土壤等條件較好的地區多已開墾,種植青稞、燕麥、油菜、馬鈴薯等,但受冰雹和霜凍危害較大。

地理分布

大通馬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祁連山南麓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環青海湖地區和湟水流域一帶也有分布。

品種特徵

大通馬體質粗糙緊湊,稟性溫馴,悍威中等。體格粗壯,肌肉豐滿。中軀偏長,結構尚勻稱。頭略重,多直頭或半兔頭,耳長中等,眼大而圓,鼻孔大,頜凹寬,頭部輪廓不甚明顯。頸顯短薄,頸礎中等,頸肩結合稍差。鬐甲低短。胸廣肋拱圓,背腰平直,腰長腹大,膁窩明顯,尻較短斜,腰尻結合欠佳。甲肢長中等,管部顯細,距毛較多,關節強大,蹄質堅韌,後肢多輕度刀狀、外弧肢勢。鬃尾長毛較粗長。毛色以騮毛為主,黑、栗、青毛次之,雜色毛較少。

品種性能

大通馬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32.8厘米,139.9厘米,160.1厘米,18.2厘米,321.8公斤,成年母馬分別為:127.1厘米,134.4厘米,152.8厘米,16.4厘米,271.7公斤。大通馬適合騎乘,特別善於在高原上長程騎乘,多走對側步。大通馬對高原適應性強,對海拔3500米的高寒山地生態環境適應良好。大通馬長期適應高原環境,是體型偏重、挽乘皆宜的地方品種,且兼有蒙古馬、河曲馬等品種的血統,早已聞名於西北。它具有耐粗放、易戀膘、繁殖力較高的特點,並以善走對側步著稱,實為青海省境內有代表性的馬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