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豆輪紋病病原中文名:大豆殼二孢
病原拉丁學名:AscochytaglycinesMiura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大豆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及莢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及莢。葉片染病生褐色至紅褐色,中央灰褐色圓形病斑,微具同心輪紋,上密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葉柄染病引起早期落葉。莖染病莖部病斑多發生在分枝處,初生近梭形灰褐色病斑,擴大幹燥後變為灰白色,上生很多小黑點。莢染病產生近圓形病斑,初褐色,乾燥後亦變成灰白色,密生黑色小點。病原形態特徵
AscochytaglycinesMiura稱大豆殼二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初生在葉表皮組織中,後突破表皮外露,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質,褐色,大小102~144μm,分生孢子圓柱形,無色,多數正直,兩端鈍圓,有一個隔膜,隔膜處無或稍縊縮;大小6~13×2~4(μm)。台灣的輪紋病菌是A.dhaseolorumSacc.;國外報導輪紋病菌尚有:A.sojaecolaAbram.;Ascochytasp.。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菌源,後借風雨進行傳播為害。東北6月份發病,常造成植株底部葉片穿孔或早期落葉,7月以後病勢趨緩。大豆開花後為害莢柄和豆莢。防治方法
(1)選用較抗病的品種,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2)秋收後及時清除病株殘體,並秋翻土地消滅菌源,可減輕發病。
(3)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選用藥劑參見大豆灰斑病。
[1]病害防治:
噴乾枝清園,全樹噴灑靚果安800倍液+2000-1500倍秀特25%。對於往年發生病毒病的樹,採用小噴霧器將病毒Ⅱ號300—400倍液稀釋,進行整株噴施和根部灌根。(為消除小葉病和增強樹勢可加入0.3%硫酸鋅和0.3%的尿素)蟲害防治對於蘋果綿蚜、康氏粉蚧、蚜蟲48%毒死蜱800-1000倍,紅白蜘蛛達滿靈800-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