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耙點病

菜用大豆耙點病

葉片: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淺紅褐色,大小10~15毫米,病斑四周有淺黃綠色暈圈,大病斑上有輪紋,造成葉片早落。

基本信息

中文名:菜用大豆耙點病

..

英文名:Soybeantargetspot
病原中文名:山扁豆生棒孢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為害大豆外尚可侵染蓖麻、棉花、豇豆、黃瓜、菜豆、小豆、辣椒、芝麻、番茄,西瓜等多種作物。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葉柄、莖、莢及種子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葉柄、莖、莢及種子。葉染病生圓形至不規則形斑,淺紅褐色,大小10~15毫米,病斑四周多具淺黃綠色暈圈,大斑常有輪紋,造成葉片早落;葉柄、莖染病生長條形暗褐色斑;莢染病病斑圓形,稍凹陷,中間暗紫色,四周褐色,嚴重的豆莢上密生黑色霉。

病原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單生或數根束生,直立或分枝,褐色,具1~20個隔膜,基部細胞膨大,45.5~385.0×7~10.5微米;分生孢子圓筒形至棍棒形,淡褐色,正直或微彎,臍部明顯,平截形,大小變異很大,42~210×7~14微米,有3~15個隔膜,孢壁較厚,單生或2~6個串生。在老的培養物里形成近球形、無色的厚垣孢子,大小16~30×14~20微米。該菌在大豆和豇豆上致病性不同,可能有兩個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菌源,也可在休閒地的土壤里存活二年以上。多雨和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利其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從無病株上留種並進行種子消毒。
(2)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切忌與寄主植物輪作。
(3)秋收後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體,進行秋翻土地減少菌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