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乾腐病

大蒜乾腐病

大蒜乾腐病(Garlic Fusarium basal rot)屬於真菌性病害。病菌留在土壤中越冬,借土壤傳播。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地蛆線蟲等在土壤中傳播,病菌從傷口侵染,低洼地、積水地發病重。蒜種在0~5℃條件下貯存,相對濕度控制在百分之六十五左右。

簡介

在大蒜的整個生育期及貯藏期均會發生,尤其在貯運期發生更為嚴重。

症狀

大蒜乾腐病蒜乾腐病

大蒜乾腐病是土傳病害,植株染病後葉尖發黃乾枯或葉面出現淺黃色條斑,有時擴展到鱗莖上,鱗莖基部呈水浸狀暗褐色,有的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霉,拔出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爛,病株抽薹慢,影響蒜薹上市。生長期發病,初期葉尖枯黃或葉面出現淺黃色條斑,逐漸發展成根部腐爛。切開鱗莖基部可見暗褐色半水浸狀腐爛。貯運期發病,多從根部開始蔓延至主鱗莖基部,使蒜瓣變黃褐色。軟化後乾縮,病部可產生橙紅色霉層。

發病規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線蟲等傳播,從傷口侵入,在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施肥不當或氮肥過多、土壤過濕及洋蔥生長後期遇高溫多雨天氣易發病,地蛆為害嚴重或大水漫灌、田間積水或低洼地塊發病重。

根、莖部的傷口有利於病菌侵入。病菌生長的溫度範圍為4-35℃,最適溫為25-28℃,發病適溫為28-32℃,所以,在接近成熟時,遇土壤高溫,病害加重。貯運期間溫度在28℃左右時,大蒜最易腐爛,而8℃時卻很輕。

病原

病原Fusariumoxysporum稱尖鐮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FusariumoxysporumSchl.f.sp.cepae(Hanz.)SnyderetHansen稱尖鐮孢菌洋屬真菌界半知菌類。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與洋蔥乾腐病一致。

防治措施

大蒜乾腐病 大蒜乾腐病

1、大蒜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同時噴灑消毒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藥效,大大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

2、合理輪作,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處理,用福馬林3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種子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浸種3小時,浸後充分洗盡,隨即播種。

3、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溫度,在生長期及時噴施壯莖靈,同時還應在孕薹期噴施地果壯蒂靈,增強植株抗病力,提高大蒜產量。

4、及時防治:

發病初期應連續噴灑1∶1∶200波爾多液2~3次,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防治,或50%多福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防治。

發病初期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

5%丙烯酸·惡霉·甲霜水劑800~1000倍液;

80%多·福·福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

20%甲基立枯磷乳油600~800倍液;

70%敵磺鈉可溶性粉劑800倍液;

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

對水灌根防治,每株灌250ml,視病情間隔7~10天左右1次。

5、選用無病種蒜。種蒜時,要精選種蒜,選擇無病、飽滿的蒜瓣播種。

6、精心管理,在進行中耕、鋤草等田間操作時,要注意防止造成傷口,同時還要注意防治根蛆,以防其危害根莖。

7、貯藏運輸,蒜頭在收穫貯藏過程中盡力避免損傷。貯藏的室內溫度保持在0℃,相對濕度在65%左右為好,並要注意空氣流通,防治乾腐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