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禮拜
為密宗禮敬諸佛方式之一,是四加行之一。大禮拜原為西藏佛教的特殊禮拜方式,又稱磕長頭。四加行中之大禮拜,即是將這種特殊禮拜方式融入儀軌中的一種修行方法。大禮拜須五體投地,以全身伏於地面來頂禮,五體(額頭、雙手、雙膝)代表五毒,藉由大禮拜將深重的五毒懺盡。 ( 嘎瑪仁波切開示)
名詞解釋
1.佛教用語。也稱“磕長頭”,一種禮拜方式和修行方法。
2.每兩個星期或十天休息一天,休息的那天叫做大禮拜。
3.相連的兩個星期或那個星期的休息日叫做大禮拜,休息一天的那個星期叫做或那個星期的休息日叫做小禮拜。(註:我國實行每周五日工作制後,已無大小禮拜分別。)
形式
“大禮拜通常與皈依之念誦同時並行。但格魯派也有以三十五佛之禮懺包含大禮拜,以代替金剛薩埵法者。若覺同時計大禮拜與皈依次數不易,則宜只計禮拜次數。皈依另外加念,再計其數。
大禮拜宜置長板,長度為行者身長加手長。近佛之一頭墊高四吋。近佛之前半可貼壁紙,使之光滑易於推動。行者立足及著膝處則不可光滑,以致無法著力。可戴棉手套以代護手之小墊。初修可戴護肘及護膝物。滿二萬拜後漸覺身輕如燕,屆時可取下護肘及護膝。現代之計數器用以計此數,較用念珠方便。可將計數器置於近著膝處,於拜完起身時順手按一下。
行禮時行者站於板之低端,一邊持大禮拜咒,一邊兩手各向外畫弧形上舉而合於額,(上舉時念‘嗡’,手至額合掌,念‘南無曼祖洗爾也’。)合掌由額降到喉,(合掌到喉時念‘南無蘇洗爾也’。)再降到心,(到心時念‘南無烏打嘛洗爾也’。)然後邊念‘娑哈’邊俯身,兩手分開如肩寬而著地,向前推出。全身伸直著板面,兩手在前合掌一拜,立即起身。如此持咒一遍之大禮一拜,要圓滿十萬遍。故大禮拜之加行中又包含了十萬遍的大禮拜咒。若皈依與大禮拜合修,即於念‘娑哈’之後,開始念皈依,直到起身。
大禮拜咒︰‘嗡,南無曼祖洗爾也,南無蘇洗爾也,南無烏打嘛洗爾也,娑哈。’
佛教中的大禮拜
【大禮拜】《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西藏佛教修法,為四加行中之一項。
大禮拜原為西藏佛教的特殊禮拜方式,又稱磕長頭。四加行中之大禮拜,即是將這種特殊禮拜方式融入儀軌中的一種修行方法。
大禮拜通常與皈依之念誦同時並行。但格魯派也有以三十五佛之禮懺包含大禮拜,以代替金剛薩埵法者。若覺同時計大禮拜與皈依次數不易,則宜只計禮拜次數。皈依另外加念,再計其數。
大禮拜宜置長板,長度為行者身長加手長。近佛之一頭墊高四吋。近佛之前半可貼壁紙,使之光滑易於推動。行者立足及著膝處則不可光滑,以致無法著力。可戴棉手套以代護手之小墊。初修可戴護肘及護膝物。滿二萬拜後漸覺身輕如燕,屆時可取下護肘及護膝。現代之計數器用以計此數,較用念珠方便。可將計數器置於近著膝處,於拜完起身時順手按一下。
行禮時行者站於板之低端,一邊持大禮拜咒,一邊兩手各向外畫弧形上舉而合於額,(上舉時念‘嗡’,手至額合掌,念‘南無曼祖洗爾也’。)合掌由額降到喉,(合掌到喉時念‘南無蘇洗爾也’。)再降到心,(到心時念‘南無烏打嘛洗爾也’。)然後邊念‘娑哈’邊俯身,兩手分開如肩寬而著地,向前推出。全身伸直著板面,兩手在前合掌一拜,立即起身。如此持咒一遍之大禮一拜,要圓滿十萬遍。故大禮拜之加行中又包含了十萬遍的大禮拜咒。若皈依與大禮拜合修,即於念‘娑哈’之後,開始念皈依,直到起身。
大禮拜咒︰‘嗡,南無曼祖洗爾也,南無蘇洗爾也,南無烏打嘛洗爾也,娑哈。’(林鈺堂)